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笔算

笔算

五卷。清梅文鼎(详见《历算全书》)撰。这是我国第一部自著的笔算著作,写于康熙三十二年(1693)。梅文鼎在李之藻编绎的《同文算指》所传授的四则算法基础之上,将数字运算式一律由横写改为竖写。在自序中他说:“旁行者西国之书也。天方国字自右而左,欧罗巴字自左而右,皆横列为行,彼中文字尽然也。彼之文字既横,故笔算亦横,取其便于用耳,非求异于我也。我之文字既直,故笔算宜直,亦取其便于用耳,非矜胜于彼也。”在“发凡”中他指出:“笔算易横为直以便中土,盖直下而书者中土圣人之旧而吾人所习也,与筹算易直为横,其理正同。”《笔算》有一部分内容取自《同文算指》,也有梅文鼎的独立见解。所论内容比较浅显,有算术四则、分数、比例、小数和开平立方等笔算。其中加减法算草除竖写外,均与今相同。他的乘法算草略繁于《同文算指》,乘数称为法,被乘数称为实,它的个位用一个“根”字注明,其作用是定位。这种记法虽与小数点的意义不同,但起小数点的作用。梅文鼎的乘法运算与程大位《算法统宗》的“铺地锦”完全一样,只是未画出格子。梅文鼎改变了《同文算指》中的笔算除法,使之更为简捷。例如“经商获利二千两,原本三千二百两,已经四年,问每年每两之息。”他先以“四乘原本”,以此为除数,一次除之,得商一钱五分六厘二毫半。在书中他发现“法实在乘法可以互用”规律,即乘法交换律,并提出乘法可用除法验算,反之亦然。《笔算》卷三“异乘同除”详述四率比例及其应用。卷四“通分”为分数及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。卷五“开方”分别叙述开平方、开带从平方、开立方法。附录《方田通法》及《古算器考》两篇短文。《方田通考》为化田地面积方步数为亩数的捷法,著于1664的。《古算器考》是考证性文章,他说:“今有笔算,遂以珠盘为古。不知古用筹策,故曰‘持筹’,其用珠盘起于元末明初,制度简妙,天下习用之而遂忘古法,故为之考。”《笔算》不足之处是把西方较先进的阿拉伯数码字改为中国的数目字,且改横行为直行书写,计算多有不便。但作为普及性著作,《笔算》问世才真正在我国普及了笔算,并为中算界承认。《笔算》版本有1706年金世杨上谷刊本,现藏浙江省图书馆;《梅氏历算全书》本;《梅氏氏丛书辑要》本;1835年刘氏刊《青照楼丛书》二编本;《中西算学汇通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

    三卷。补遗一卷,续编一卷。清孙星衍撰。孙星衍,详见《孙氏祠堂书目》。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,叙述古籍版本情况。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;卷二收录明版书;卷三收录旧影写本、影写本、外藩本。嘉庆

  • 永思斋文集

    六卷。明李日茂(约1601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日茂,字文华,号培吾,河北青县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进士。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。著有《永思斋文集》。此集共六卷,皆文而无诗。日茂为人刚正,故其

  • 圣门释非录

    五卷。清陆邦烈编。邦烈字又超,平湖(今浙江平湖县)人,毛奇龄之门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原题毛奇龄撰,实是陆邦烈自撰。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之非,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

  • 求古居宋本书目

    一卷。清黄丕烈撰。嘉庆九年(1804)黄氏委托顾广圻作《百宋一廛赋》,自注刊行。十七年(1811)又并续得之宋本,编成此目。凡目中见著于《赋》所载者,约占一半,未有考证,以别此与《赋》载的异同,列举书

  • 建文年谱

    二卷。明赵士哲编撰。士哲字伯,山东东莱(今莱州)人。该书记明建文帝始末,从洪武十年(1377年)出生始,迄正统五年(1440年)迎居西内止,皆据程济《从亡随笔》一书而成。每条下引证诸家之说而附以己说,

  • 切韵考

    ①分内外篇。《内篇》六卷:《外篇》三卷。清陈澧撰。陈澧(1810-1882)字兰甫,号东塾,学者称东塾先生。广东番禺(今广州市番禺县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举人,官河源县训导,后为广州学海堂学长
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疏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是由智讲说,弟子灌顶听记整理成书。此疏以心观为宗,实相为体,心观净即佛土净。生善灭恶为经力用,大乘方等而为教相。主旨在于申解

  • 现代吴语的研究

    六章。赵元任著。赵元任(1892.11-1982.2)又名宣重。祖籍江苏武进,生于天津。美籍著名语言学家。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。

  •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

    一卷。清甘氏族人撰。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。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,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,次甘氏宗谱总图,次甘氏世次宗派表。综观全谱,断制谨严,体裁缜密。现存旧抄本。

  • 毛诗礼征

    十卷。清包世荣撰。世荣字季怀,安徽泾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道光元年举人,拣选知县。据其从父兄世臣序称:“季怀殁后,检其遗书,有致友人书云:‘学诗八年,自谓有得,奋然欲述《诗礼原郑》一书,今编次粗就,殊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