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筠轩清秘录

筠轩清秘录

三卷。旧本题明董其昌(详见《画禅室随笔》条)撰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上卷为论玉、论古铜器、论法书、论名画、论石刻、论窑器、论晋汉印章、论砚、论异石、论珠宝十个子目,持论允当,颇中要旨,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。卷中为论琴剑、论名香、论水晶玛瑙琥珀、论墨、论纸、论宋刻书册、论宋绣刻丝、论雕刻、论古纸绢素、论装褫收藏十个子目,亦很有实用参考价值。如末论装褫收藏中,“凡书画法帖,不脱落,不宜数装背,一装背,则一损精神。此绝然无疑者。”又如“凡法书名画,古帖古琴,至梅月八月,先将收入窄小匣中锁闭。其匣以杉板为之,内勿漆油、糊纸,可免湿霉。以纸四周糊口,勿令通气,庶不至霉白。……又书画帖,平时十余日一展玩,微见风日,不至久卷作霉。……”收藏之法,实过人矣,至今仍很适用。至于“展玩书画有五不可,谓灯下、雨天、酒后、俗子、妇女也”条,后二不可则失于偏颇。卷下为叙赏鉴家、叙书画印识、叙法帖源委、叙临摹名手、叙奇宝、叙斫琴名手、叙唐宋锦绣、叙造墨名手、叙古今名论目九个子目,介绍了各方面的能家名手,末叙古今名论目中,介绍了宋人《琴式图》、王僧虔《图书会粹》等几十篇与本书内容有关的名论供大家参考。很有实用价值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杂家类存目中称此书为伪书,是书贾将张应文所撰之《清秘藏》二卷析为三卷,以董其昌名重,乃伪托其名,并伪撰陈继儒序于书首,以炫俗射利。但书末有董其昌次子董祖常作的短跋,其中云“此系先公中年手辑之编。名位既崇,见闻益广,每欲增订,而祇事公家,鲜有暇日,书僮窃录,遂以流传。”据此跋中所称,此书又似为董其昌所亲撰。有《学海类编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。不论怎样,此书足可供研究古文物器具者之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慎盦文钞

    二卷。清左宗植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左宗植字仲基,号景乔,湖南湘阴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官新化桂东县学教谕内阁中书。宗植为左宗棠之兄。宗植优游文学,终老于乡里。然江忠源之初出任兵事,实由于宗植

  • 南吴旧话录

    二十四卷。清李延昰撰。李延昰字辰山,上海人,初名彦贞,字我生,生卒年不详。据《松江府志》云:李延昰卒时,“以书籍二千五百卷赠秀水朱彝尊”,可知为清初康熙年间在世。著有《放鹇亭集》和《南吴旧话录》。《南

  • 韵府群玉

    二十卷。元阴时夫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弟阴中夫注。此为旧刻本所题。但据黄虞稷《千倾堂书目》载:阴时夫名阴幼遇或作阴时遇,字时夫。奉新(今属江西浔阳)人。数世同居。登宋宝祐九经科,入元不仕。其兄中夫,名阴

  • 豫乘识小录

    二卷,清朱云锦撰。朱云锦,字絅斋,直隶永清县(今属河北省)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举人,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游幕河南,笔录其见闻,纂成书。全书分上下二卷,上卷分圣驾巡幸中州恭纪,田赋说,耗羡章

  • 郑少谷集

    二十五卷。明郑善夫(1485-1523)撰。郑善夫字继之,号少谷,闽县(今福建福州)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因父母丧,正德六年(1511)始为户部主事,以清操闻名。官至礼部员外郎,著有《郑少谷

  • 卓氏忠烈遗事

    一卷。清卓尔堪撰。尔堪字子立,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人,自号宝香山人。康熙间从征耿精忠,为右军前锋。工诗,有《近青堂集》行世。该书记有明一代卓氏忠烈遗事。现存原刻本。

  • 娄子敬文集

    六卷。明娄枢撰。娄枢,字子敬,河内(今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年(1525年)举人。官至广宗县知县。集中杂著,颇留心经世之学。其论《资治通鉴》,专以首篇命晋大夫为诸侯立论,虽亦有所见。而以此一条遂

  • 知不足斋丛书

    三十集,二百零七种,八百二十三卷。清鲍廷博(1728-1814)编辑。鲍廷博字以文,号渌饮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迁居武林(今杭州)桐乡之邬镇。诸生出身,性耽文史,家中藏书极富,筑室储书。乾隆中四

  • 古文尚书疏

    一卷。清王谟辑,题梁吴郡顾彪撰。《北史·顾彪传》云:“顾彪字仲文,余杭人,明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。炀帝时为秘书学士,撰《古文尚书》二十卷行于世。”孔颖达《尚书正义》则云:“《古文》,近至隋始流行河朔。其

  • 两浙金石志

    十八卷。清阮元撰。阮元(1764-1849),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。著名经学家、史学家。乾隆进士。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。曾在杭州创立“诂经精舍”、广州创立“学海堂”,提倡朴学。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