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圃集
二十四卷。清潘遵祁(生卒不详)撰。潘遵祁,江苏吴县人。曾以高科进士,例授翰林,不数月遽引疾归里,不复出任,居乡讲学,淡泊名利。其精于谱谍之学,文章尚平实。是集中书启、规则诸体实是公文,其余多为序,跋,传记。其诗学杜少陵、白居易、范成大、陆放翁等名家,词学姜白石。精格律,玩其意境又似读陶诗,田家风味盎然,淡泊名利,忘情红尘,隐者之风俨然。是集包括《西圃集》十卷、续集四卷、补遗一卷、词续一卷、词三续一卷、题画诗一卷、续一卷、文集四卷、补遗一卷。今存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刻本。
二十四卷。清潘遵祁(生卒不详)撰。潘遵祁,江苏吴县人。曾以高科进士,例授翰林,不数月遽引疾归里,不复出任,居乡讲学,淡泊名利。其精于谱谍之学,文章尚平实。是集中书启、规则诸体实是公文,其余多为序,跋,传记。其诗学杜少陵、白居易、范成大、陆放翁等名家,词学姜白石。精格律,玩其意境又似读陶诗,田家风味盎然,淡泊名利,忘情红尘,隐者之风俨然。是集包括《西圃集》十卷、续集四卷、补遗一卷、词续一卷、词三续一卷、题画诗一卷、续一卷、文集四卷、补遗一卷。今存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刻本。
十卷。清代范家相撰,叶钧重订。叶钧程乡(广东梅县)人,乾隆年间乡试第一,官直隶知县。本书前有韩封作的序言和叶钧自序,后有罗春和范家相原序及李士祯所作书跋。范家相编撰的《三家诗拾遗》,《四库全书》已著录
九卷。清刘永松、郭柏苍撰。刘永松字筠川,福建侯官人。郭柏苍,字兼秋,福建侯官(今属福州)人。乌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,属侯官县。高一千一百余尺,周三千三百余尺。前拱海门,旁俯城市。其与九仙山、越王山被时
一卷。清钱树棠(其生平未详)等辑录。树棠字憩南,云间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是书名曰“辑录”,实乃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之《通论》三卷的随意删削而已。如“天”字删去“昔在太初”至“然后万物形而礼义昭矣”一百二
见《汇苑详注》。
一卷。魏陈群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群字长文,颍川许昌(今河南许昌)人。位至司空。封颍阴侯。《魏书·陈群传》未载陈氏注《论语》、《释文》,隋唐志也无著录,年久亡佚。何晏撰《集解》收入三节。马融据此,附上
四卷。明薛凤翔撰。薛凤翔,字公仪,亳州(今安徽亳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薛氏本为例贡出身,后官至鸿胪寺少卿。当时亳州牡丹最盛,薛氏家园中种植最多。薛氏就撰写了《牡丹史》这本书。是书在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一
清宗稷辰(1792-1867)撰。宗稷辰字涤甫,号涤楼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官至东河道。著有《射止斋文集》等。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,原书二十卷,身后散佚,仅存《论语》卷一,系手写定本,余稿有《论语
不分卷。清王尚概撰。尚概字季平,号羲川,天水(今甘肃天水)人。潜心经义,所著有《十三经管见》及《诸经贯解》若干卷。该书撰成于清道光年间,到民国年间才由其曾孙王汝翼将该书与《易解》等合刊为《羲川遗书》。
七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,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进士,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。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,在广州创立学海堂,提倡朴学,罗致学者编印古籍,主编《经籍纂
一卷。明毛晋(1599-1659)撰。毛晋,字子晋,号潜在;原名凤苞,字子久。江苏常熟人。藏书家。藏书八万四千余册。多宋元刻本,建汲古阁、目耕楼以储之。曾校刻《十三经》、《十七史》、《津逮秘书》、《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