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见素诗集

见素诗集

十四卷。明林俊(1452-1527)撰。林俊,字待用,号见素。福建莆田人。成化十四年(1478)进士。授刑都主事,迁员外。以事下狱,谪姚州判官,迁南刑部员外,后擢云南按察副使、进按察使,改湖广,引疾归。起广东布政使,不赴。起佥都御史,提督巡江。改巡抚江西,进右副都御史,改四川,迁右都御史,致仕。嘉靖初,起工部尚书,改刑部,加太子太保,致仕卒。隆庆初追赠。事迹具详《明史》本传。俊有《见素文集》二十八卷、《奏疏》七卷、《续集》十二卷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谓王云凤续集序称俊有诗集十四卷,此本无之。别有《见素西征集》,亦不以诗为一集。是乾隆间倌臣但见文集,未见诗书之故。此为俊生前所自编,不以体类次。初刻于正德十四年(1519),无锡邵宝序之,乃俊之伯子建所刻。再刻于嘉靖。俊族侄有年为之跋,谓公卒后郑山斋岳辑公之诗贻有年授诸梓。此本邵序与有年之跋俱存,当系嘉靖重编本。俊夙好吟咏,大篇短章,传播宇内。宦游四十年,所至无不有诗。杨石淙谓诗宗唐杜,晚乃出入黄山谷、陈无己间。初视之,若有隐涩语,久而咀嚼,悠然有余味。斯言也可谓得俊诗之神髓。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则称“林待用如太湖中顽石,非不具微致,无乃痴重。”盖俊所作绝无台阁之音,与七子格调异趣,弇州门户之见甚深,故对之有微词,这恐怕有所偏执。有明嘉靖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朴学斋诗集

    十卷。清林佶(1660-?)撰。林佶,字吉人,号鹿原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林佶工于楷法,文师于汪琬,诗师于陈廷敬、王士祯。汪琬的《尧峰文抄》、陈廷敬的《午亭文编》,王士祯的《精华录》,均由其手书后雕

  • 熙朝雅颂集

    一百三十四卷。清铁保(1752-1824)等纂辑。铁保,字治亭,一字梅庵,先世姓觉罗氏,改栋鄂氏,满洲正黄旗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两江总督、吏部尚书。工书法。集满人诗文,编《白山诗介》。著有《惟清斋集》。

  • 痘疹传心录

    十九卷。明朱惠明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惠明,字济川,浙江长兴人,先攻科举,后习医业,专擅儿科,医名颇著。此书卷首有明万历间潘季驯、朱凤朔、沈子木三家序,称作者治痘独有心得。此书卷一论阴阳五行,痘现部位。

  • 金陵游草

    一卷。明朱朝瑛(约1640年前后在世)撰,朝瑛字康流,号美之,浙江海宁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崇祯年间进士,官至制司主事。著有《读七经略记》、《累衍杂述》、《正谊堂稿》、《金陵游草》等书。该编共包括古今体诗

  • 绛守居园池记注

    一卷。唐樊宗师(?-823或824)撰。樊宗师,字绍述。河中(今山西永济)人。始为国子主簿。元和三年(808)举军谋宏远科,授著作佐郎。后历任金部郎中、绵州刺史、左司郎中。又出为绛州刺史,有政绩,迁为

  • 读诗辨字略

    三卷。清韩怡(生卒年不详)撰。怡丹徒(今属江苏)人,生平无考。是书就经传记文诸书所引毛诗,分辨其字之异者,而定所从,尤严于字体。认为凡经传中字而《说文》中无者,皆俗字,而尽量求其古文古字以订证之——或

  • 小尔雅疏证

    五卷。清葛其仁撰。其仁字元肫,一字铁生,江苏嘉定人。嘉庆己卯(1819年)举人,官歙县教谕。是编葛氏自序云:“不揆梼昧,为之博采传注,旁及群籍,审其义趣,明其指归;或有未寤,姑从阙如,惧穿凿也。今世所

  • 产育宝庆方

    见《产育宝庆集》。

  • 证俗文

    十九卷,清郝懿行撰。郝懿行生平见“尔雅义疏”。郝氏自序云:“命名《证俗文》,盖慕服子虔《通俗文》,兼取《儒林传》疏通证明之意云。”不分门类,而每卷材料大致以类相从,卷一叙饮食,卷二叙服饰,卷三叙用具,

  • 慈溪县志

    五十六卷。清曹砺成修,杨泰淳、冯可镛纂。曹砺成曾任慈溪县知县。杨泰亨,翰林院检讨,慈溪县人,同治四年进士。冯可镛,慈溪县人,国子监学正衔拣选知县,咸丰元年举人。此志光绪十四年修,稿本。全书五十六卷。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