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论篆

论篆

一卷。唐李阳冰(生卒年不详)撰。阳冰字少温,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宝应元年(762)为当涂令,官至将作监。擅长篆书,有碑刻《恬亭铭》,刊定《说文》为三十卷。是编乃后人所辑,系论书体之作。其中历举了李斯、王次仲、师宜官、邯郸淳、曹喜、梁鹄、蔡邕、杜伯度、崔瑗、张伯英以及其弟李文舒等关于篆、隶、八分、章草诸体的论述,这对于研究书体沿革是很有价值的。是书有《篆学琐著》本。

一卷。唐李阳冰撰。李阳冰字少温,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乾元时为缙云县令,官至将作监。工篆书,得法于秦《绎山刻石》,变化开合,自成风格,后世学篆者多崇之。此论历举李斯、王次仲、师宣官、邯郸淳、曹喜、梁鹄、蔡邕、杜伯度、崔援、张伯英及其弟文舒,论述篆、隶、八分、章卯诸体。是论书体之作而非论字学之作。其论圣人立卦之意:乃仰观俯察六合之际,于天地山川,得方园流峙之形;于日月星辰,得经纬昭回之度;于云霞草木,得霏布滋漫之容;于衣冠人物。得揖让周旋之体;于须眉口鼻,得喜怒惨舒之分;对虫鱼禽兽,得屈伸飞动之理;于骨角齿牙,得摆抵咀嚼之势。随手变化,任心所成,可谓通三才之品汇,备万物之情状。于古人始制文字、体、物取象之理,视许氏之于象形,仅曰“画成其物,随体诘曲”,譬喻尤精,于字之原始,颇得要领云云。此论虽以书体沿革为主,而其推圣达造书之意,实可与许慎之说互相参证。有《篆学琐著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素园存稿

    十八卷。明方宏静(1516-1611)撰。方宏静,字定之,安徽歙县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朱彝尊《明诗综》载其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。《千顷堂书目》亦同。《江南通志》则载,其奉使入浙击水寨寇,论

  • 省括编

    二十三卷。明姚文蔚(详见《周易旁注会通》条)撰。此书采史传中先机应变之迹,自春秋至元朝,总汇为一书,共二十三卷,分言、事、兵为三类。编名“省括”,盖取“太甲若虞机张往,省括于度则释之”之意。间亦有论断

  • 女才子传

    见《女才子书》。

  • 偶斋诗草

    三十六卷。清宝廷(1840-1890)撰。宝廷字竹坡,清宗室,满洲人。同治进士,光绪间官至礼部侍郎,与黄体芳,张之洞等主张请议。凡有大事必具疏论其是非。典试福建,归途经浙江,纳榜人女为妾,还朝自劾罢。

  • 华山志

    一卷。金王处一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处一,字子渊,号莲峰逸士。撰有《华山志》一卷。《华山志》,全称《西岳华山志》。此书前有金世宗大定癸卯年(1183)刘大用序。据其序所述,王子渊早有修道之志,儿女婚娶之

  • 灵鹣阁丛书

    五十七种,九十三卷。清江标(1860-1899)编。江标字建霞,号萱圃,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官湖南学政。江标在湖南督学期间,提倡新法,戊戌政变后被革职,几年后去世。《灵鹣阁丛书》是江标

  • 四大观楼诗钞

    九卷。清邹钟(生卒年不详)撰。约生于咸、同前后,邹钟字乐生,一字雒笙,别号此园。江西安福人。诸生。幼即工诗。诗文均独辟蹊径,卓而不群。著有《此园诗文集》。人评:邹钟所为诗,识高而才大,气尤雄健,有巫峡

  • 戴东原集

    十二卷。《札记》一卷。《年谱》一卷。清戴震(1723-1777)撰。戴震字东原,安徽休宁人。思想家、学者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)举人。曾师事婺源江永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奉诏任《四库全书》纂修官

  • 留春草堂诗钞

    七卷。清伊秉绶(1754-1815)撰。伊秉绶,字组似,号墨卿、墨庵,福建宁化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进士,授刑部主事,擢员外郎。嘉庆三年(1798)为广东惠州知府,后任扬州知府。工书,尤擅隶书,

  • 至圣编年世纪

    二十四卷。清李灼、黄晟合撰。李灼字松亭,嘉定(今属上海)人;黄晟字晓峰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宋元以来,历代多有编纂孔子年谱者,然大多简略。李、黄乃广搜众家之说,于乾隆十六年(1751)撰成此书。一卷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