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经传说取裁

诗经传说取裁

十二卷。清张能麟撰。张能麟,字玉甲,又字西山。顺天大兴(今河北省大兴县)人,一说宛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四年(1647)进士,任浙江仁和县知县,不久升四川按察司副使。他的学术思想师承程、朱理学,著有《西山文集》九卷、《诗经传说取裁》十二卷。此书编前有能麟自序,他认为五经都是记录圣人之言,只有《诗经》记录圣人之声,圣人的意图寄托于声,所以能深入人心,使人感到很微妙。所以要找可以谈论诗的人就更难。从秦汉至今,各守专门,禀承师训,仅仅以子夏序为证,向来就是错误传习,传习有误,也就把圣人之意弄错了,终生难改;又错误地选择了毛诗说,于是随波逐流而忘了其渊源,不能得到正确解释。此书把读诗诸家之说列在编首,大旨以《子贡诗传》、《申公诗说》为主,而以《诗测》、《诗六帖》、《诗说》、《诗通》、《诗故》、《诗副墨》、《诗心印》诸家之说为辅,各篇只标篇目,不载经文,对三百篇的次序也都从传说,把鲁提到邶、鄘之前,把郑降到郐、曹之后,大雅、小雅各分为三部分:正、续、传。传说中三百篇名有与毛本不同的,都从传说,而别注毛本作何说法在其名下。此书仅取《诗传》、《诗说》合为一编,再取明朝诸家说诗之论,未阐明诗义,所以取名为《传说取裁》。尽管《诗传》、《诗说》二书学者考证是书坊妄造。时间一长,便成了定论,能麟却珍重取裁,而真的认定是圣门传诗的真义,实在有点不免好古而不知考古,只因为明人说诗的书,今多不传,如《诗测》、《诗心印》、《诗传意》之类,但仍然能从此书中窥其概略,所以此书就不算白费了。有顺治、康熙年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比

    二卷。清郝懿行(详见《易说》)撰。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(1809),刺取《春秋》前后经文,分别部居。他以方苞《春秋比事》一书便于省记,删其繁复,订正舛误,以经证经,借以发挥经义。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

  • 童子问

    三卷。宋欧阳修撰。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年又号六一居士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四岁丧父,刻苦自学,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)进士及第,晚年历任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等职,谥文忠。

  •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

    沈兼士著。是编先总论右文说源流,次评述近代各家右文学说,最后推阐右文说理论及其应用。是编对右文说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,是一部重要的训诂理论著作,影响很大。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

  • 南耕词

    六卷。清曹亮武(约1654年前后在世)撰。亮武字谓公,号南耕,江苏宜兴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有《南耕草堂诗》多种,《南耕词》先刻五卷,其第六卷乃其丧偶后所作,续刻于后,而以棹亡词十阕附之。亮武以倚声擅名,与

  • 读易绪言

    二卷。明朝钱棻撰。钱棻字仲芳,浙江嘉善县人。崇祯十五年(1642)举人。钱士升子。少承庭训,于《易》尤精。士升尝作《易揆》,此书推衍其未尽之意,以为绪余,故称为“绪言”。首先用八宫各统八卦,作说八篇。

  • 新吾吕先生集

    二十一种,五十五卷。明吕坤(详见《四礼疑》)撰。新吾为吕坤之号。吕坤著述颇多,《四库全书》著录有《明职》等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其著录及存目书九种。《新吾吕先生集》二十一种为《去伪斋文集》十卷、《呻吟语

  • 书经旨略

    一卷。明王大用撰。其生卒年不详,大约明正德、嘉靖间在世。大用字时行。兴化(今福建莆田县)人。正德三年(1508)举进士,官至副都御史。《书经旨略》一书不载经文,多推衍阐述传注之意,对经文中宜彼此对照之

  • 西徼水道

    不分卷。清黄楙材撰。黄楙材,字豪伯,上高人。官知县。熟于地理测量之术。著有《得一斋杂著》等,皆为考证地理水道之书。《西徼水道》梦花轩刻本。不分卷,分为十篇:金沙江源流考、雅龙江源流考、澜沧江源流考、潞

  • 道乡集

    四十卷。宋邹浩(1060-1111)撰。邹浩,字志完,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市)人。元丰五年(1082)进士。为扬州颍昌府教授,吕公著、范纯仁为郡守,皆礼遇之。哲宗时,为右正言,累上疏数章惇之不忠,于是

  • 周礼疑义

    十九卷。清吴廷华(1682-1755)撰。廷华字仲林,一作中林,号东壁,康熙五十三年(1714)举人,官至福建海防同知。是书原为四十四卷,乃吴氏《三礼疑义》之第一部,今缺四至二十八卷。其体例首列经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