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唐诗
二十二卷。清徐增撰。徐增,字子能,长洲(今属广东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有《说唐诗》、《重编灵隐寺志》等。是集为唐诗注解本。所录唐诗三百余首。一一推阐其意。徐增曾与金金人瑞(圣叹)游,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“无论其语气如何,必以前四句为一解,后四句为一解”的说法,穿凿附会,多失古人原意。不可为训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二十二卷。清徐增撰。徐增,字子能,长洲(今属广东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有《说唐诗》、《重编灵隐寺志》等。是集为唐诗注解本。所录唐诗三百余首。一一推阐其意。徐增曾与金金人瑞(圣叹)游,故从人瑞评唐人律诗“无论其语气如何,必以前四句为一解,后四句为一解”的说法,穿凿附会,多失古人原意。不可为训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十二卷。明徐熥(约1602前后在世)编。徐熥字惟和,号幔亭。闽县(今福建福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万历十六年(1588)举人,屡试不第。著有《幔亭诗集》等。是编辑福州一府之诗。其曰晋安,因福州在晋时为晋
四卷。明王鉴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鉴字汝明,号继山。无锡(今属江苏省)人。明代学者,著名画家王问之子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,累官吏部稽勋郎中,后进尚宝卿,改南京鸿胪卿,官至太仆寺卿。鉴有学行,亦善
五卷。明李祯(1376-1452)撰。李祯字昌祺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明代文学家。永乐二年(1404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李祯博学多识,参与修纂《永乐大典》。后任广西、河南左布政使,有政绩。著有诗
二十卷。明汪道贯(约1566前后在世)撰。汪道贯,字仲淹,休宁(今安徽芜湖)人,道昆之弟。生卒年不详。性强记,工词赋,尤善书法,督学吴公路呼之为“小司马”。与其从弟道会齐名,时称“二仲”。著有《汪次公
续补辨正《古书疑义举例》的作品,详见“古书疑义举例五种”。
一卷。篇首署名樗庵蒋学镛。作者生平事迹无考,樗庵盖为其字。由其书中引黄宗炎之说,而未及惠栋、张惠言等人,可知其晚于黄而早于惠、张,大概为雍正、乾隆间人。此书抄录汉宋各家易说,皆有所取,自发己意论其是非
十二卷。清李式谷撰。李式谷字海匏。仁和人。此书为作者所著《五经衷要》(原名《五经题解》)的第一种。以康熙御纂《折中》为准,所引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儒之说,多本之《折中》,间采他说以为佐证。观其体例,
四卷。附《绝妙好词校录》一卷。清郑文焯(1856-1918)撰。文焯生平见《瘦碧词》辞目。《冷红词》按编年始于光绪十五年(1889),迄于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辑词共一百四十五阙。其词深美宏约。文
九卷。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。《九章算术》是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。书中内容多反映西汉时期事例,一般认为是在较长时期内,经多人之手纂辑修改而成,刘徽在《九章算术注原序》中说:“往者暴秦焚书,经
见《吕氏杂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