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新附考

说文新附考

共七卷(《说文新附考》六卷,《续考》一卷)。清钮树玉撰。参见《段氏说文注订》。是书系为考辨“大徐本”新附、新补字而作。钮氏认为附者不当附,补者不当补。钱大昕叙曰:“《说文》所以仅存者,实赖徐氏昆弟刊校之力,而大徐书流布尤广。其尊信许氏,驳正流俗沿习不知所从之字,至今缪篆家犹本为科律。唯新附四百余文,大半委巷浅俗,虽亦形声相从,实乖《苍》、《雅》之正。……钮子匪石,笃志好古,精研文字声音训诂,本本元元,独有心得,谓《说文》县诸日月而不刊者也,而后人以新附淆之,于是博稽载籍,咨访时彦……一一疏通证明之,而其字之不必附不当附,了然如视诸掌,岂非羽翼六书而为骑省(指徐铉)之诤友乎!”钮氏谓“琡”即“”,“緅”即“纔”,“塾”即“”,本后代增加;“刹”即“”,“抛”即“抱”,乃传写讹混;“打”即“朾”,“辦”即“辨”,“勘”即“戡”,乃吏牍妄造。其论颇多牵强之处,王筠尝为之校正。《续考》专论新补字,谓大徐所补十九文在《说文》中皆有一字当之,如“诏”通作“召”,“志”即“识”的古文,“峰”疑“封”之俗字等,皆不当补。是书有嘉庆六年(1801)其匪石居刊本,同治五年(1866)碧螺山馆补刊本,同治十三年(1874)湖北崇文书局重刊本。

六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郑珍字子尹,晚年号紫翁,又号巢经巢主,祖籍吉水(今属江西),贵州遵义人。道光十七年(1837)举人,官荔波县训导,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,未行而卒。工诗,为晚清宋诗派作家。精小学,深通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车舆之制。著作尚有《说文逸字》、《汗简笺正》、《考工记轮舆私笺》、《论语三十七家辑注》、《郑学录》等。是书系考辨大徐本新附字之作。姚觐元序云:“其引据切洽,缕悉条贯,于文字正俗,指其递变所由,阐发谊例大端,抉摘近儒师心矫饰,尤中綮当。”其子郑知同细心加以厘订,所述附于条末。是书有姚觐元光绪九年(1883)刊本,光绪十五年(1889)文选楼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实事求是斋经义

    二卷。清朱大韶撰。大韶字仲钧,江苏娄县(今昆山县)人,嘉庆二十四年顺天举人,选授怀远教谕,主讲怀远真儒书院。此书辨虞庠非小学,颇有参考价值。这个问题本是段玉裁与顾广圻反复争论的问题。孙志祖《读书脞录续

  • 尚书正解

    十二卷。清吴荃撰。吴荃字荪右,江苏丹阳人,诸生。本书前有刘梅序,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。本书每篇都有纲领,各段都有节目,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,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《四书讲义》之体。卷首附有《禹贡正

  • 宛陵群英集

    十二卷。元汪泽民(1273-1355)、张师愚合编。汪泽民,字叔志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延祐五年(1318)进士,授承事郎,同知岳州路平川州事,历南安、信州两总管府推官,后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,调济

  • 菜根堂札记

    十二卷。清夏力恕撰。夏力恕字观川,孝感(今湖北孝感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六十年(1721)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此书是作者在武昌书院讲学时所作,初名曰“题解”,后又据程朱之说加以修订,撰成此书,并据其

  • 毛诗蒙求汇琐

    二卷。清代薛韬光撰。薛韬光字少文,江苏上海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书自题云:“暇览经籍,有概于心,辄疏记之,或旁推交通之”,大旨补《毛诗蒙求窾启》所未备,亦有与《毛诗蒙求窾启》互参者。所引率传疏旧说

  • 何氏丛书五种

    二十卷。清何元锡(1766-1829)编。何元锡字梦华,又字敬祉,号蛇隐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监生。精于簿录之学。家中藏书甚富,所藏书以及金石等多有条贯。其中的善本精抄书,做“获经堂”书屋藏之。元锡

  • 易学启蒙补

    二卷。清梁锡玙撰。此书系补朱子《周易启蒙》。梁氏或补上书未备,或上书文字内容已备,而为之补图。此书于启蒙多补充,然画蛇添足之举也不少。梁氏当时以经学闻名,其易学得时人推崇。今观之,其易学多所疏陋。今存

  • 武林元妙观志

    四卷。清仰蘅编纂。仰蘅,羽士。武林元妙观在吴山麓据山川之胜。唐元宗时紫极宫,李北海蜥蜴碑十一个字,至今犹存。宋改为天圣观,事迹载于史册,尤盛一时。志成于清嘉庆十三年(1808)。全志共四卷,分为:卷一

  • 刘青天传

    不分卷。编者不详。此书为刘清(1742-1827)传记资料汇编。刘清字天一,号松斋,贵州广顺(今长顺)人,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选拔贡生。嘉庆初任四川南充知县,人称“刘青天”,由县令历任建昌道、云

  • 礼经会元

    四卷。宋叶时撰。叶时生卒年不详,字秀发,自号竹野愚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淳熙十一年间(1184)进士。授奉国军节度推官,历任吏部尚书,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,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。卒谥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