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史备忘
八卷。明范理撰,范理字道济、天台(今属浙江)人。宣德庚戌进士,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。其书上起西汉,下迄唐代,前面先列诸帝王事迹,后面摘叙诸臣事实。材料来源及写作体例,主要参据正史,但其所分谋臣、丞相、名将、名臣等目,似乎分割太烦,而且随笔记录,不太妥当。
八卷。明范理撰,范理字道济、天台(今属浙江)人。宣德庚戌进士,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。其书上起西汉,下迄唐代,前面先列诸帝王事迹,后面摘叙诸臣事实。材料来源及写作体例,主要参据正史,但其所分谋臣、丞相、名将、名臣等目,似乎分割太烦,而且随笔记录,不太妥当。
五卷。清周兆基撰,周睢园校订,朱兰重辑。兆基字莲塘,辑《诗韵释要》一书。周氏门人王睢园为之校订,朱兰重辑刊行。清代设科取士,经义策对而外,并重诗赋,是书盖为制举所编。依《佩文诗韵》而使之简约,每韵之下
五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3)撰。毛奇龄,又名甡,字大可、齐于,号初晴,学者称为西河先生,浙江萧山人。兼工书画,与毛先舒、毛际可齐名,为“文中三豪、浙中三毛”之一。本是明朝诸生,明末遁隐,康熙间
三卷。清孙诒让撰。参见《名原》。是书从吴式芬《捃古录金文》中选取重要铜器铭文一百零五器一一加以考证,体例略同于《古籀拾遗》。校订吴录之失多处,间获新义。有民国十八年(1929)燕京大学刻本,民国二十年
三卷。附《志异》一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撰,清翁之润辑录。彝尊字锡鬯,号竹垞,晚号小长庐钓鱼师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清初学者,词人。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,授检讨,预修《明史》。著有《曝书亭
二十卷,元陈大震纂。成书于大德八年(1304),已散佚。《永乐大典》卷一一九〇五七“广·广州府”门中,保存有《大德南海志》的部分内容,涉及元代广州赋税、土产以及舶货等资料,尤其是舶货后所附“诸蕃国”名
三卷。《别录》一卷。清丁澎(生卒年未详)撰。丁澎字飞涛,号药园,浙江仁和人。顺治十二年(1655)中进士,授刑部主事,转礼部。十四年(1657)任河南乡试主考官,升礼部郎中。但不久即为科场案牵连,家产
一百零六种,一百零六卷。明李栻编辑。李栻字子敬,一字孟敬,江西丰城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,隆庆五年(1571)由肥县知县选河南道御史,万历元年(1573)为湖广巡按,后官至浙江按
二卷。清宋翔凤撰。宋翔凤字于庭。长洲人。嘉庆庚申(1800)举人,湖南知县。于经学极有研究。此书专门考证各家易注中的异文异义,大体与李富孙的《周易异文笺》相比照,并各有优劣。李书于异文搜罗详备,而宋氏
六十五卷。明张佳允(约1565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佳允,字肖甫,安徽铜陵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佳允初号山,以其家在居来两山之间,更号居来山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官至兵部尚书、总督蓟辽。事迹据《明史
三十五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甘启运等修,刘洪泽纂。甘启运,奉新人,曾任新化县知县。刘洪泽,邑人,县学训导。《新化县志》同治十一年(1872)刻本,共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,分为十目。卷首为顺治、康熙、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