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路史

路史

二卷。明徐渭(1521-1593)撰。徐渭字文长,一字文清,自号天池山人,晚年号青藤道人。诸生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曾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幕客,常与之策划军事。后胡宗宪因事下狱,徐渭惧祸而发狂,隆庆元年以杀妻罪系狱论死。因乡里人力救,于万历元年获释。乃浪游于南京、北京及诸边厄塞以终。徐渭才情超逸,情趣广泛。工诗文,诗出李白、李贺,文从苏东坡。中年学画花卉,重写意神似。亦善草书,渊源苏东坡、米芾,笔法圆浑奔放而劲挺,亦擅长杂剧。著有《四声猿》、《南词叙录》、《徐文长集》、《路史》、《天池秘集》等。《路史》属杂记之书。其中所记琐事部分多据《事文类聚》而作;训诂部分多据《洪武正韵》而作;故事部分又多据《十七史详节》。书中考证多失误,亦多臆谈。如书中将汉县“隃糜”说成是唐时高丽贡墨,以糜胶和松烟而成;又如将中山酒、中山兔毫均说成是应天府溧水县所出,而非古之中山;再如以暨季江为江季,以寒具为寒食之具等等,种种臆断,错误很多。有明刻本,现藏于北京图书馆。1982年,中华书局出版校点本《徐渭集》,生平所作悉收于此集。

四十七卷。宋罗泌撰。罗泌字长源,庐陵(今属江西)人。《路史》成于乾道年间,共分为前纪九卷,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;后纪十四卷,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;国名纪八卷,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,下至两汉之末;发挥六卷,余论十卷,都是一些辩难考证的文章。书前有罗泌自序,书中有注文,题为其子罗苹所撰,而词义与罗泌之书详略相补,估计出于一人之手。皇古之事本为茫昧,罗泌多采纬书,已不足据;且又引道家依托之言为典要,发挥诸篇更深斥佛教,难免流于庞杂、偏颇。然此书引据浩博,文采瑰丽;考辨文章且语多精核,尚有翚惑持正之论,固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韵学源流

    十二章。近人黄永镇撰。黄氏安徽合肥市人,章太炎黄侃弟子。卷首录太炎致永镇书,及黄永镇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一月题辞,云:“言古韵者不一家,自宋郑庠肇分六部,清顾炎武、江永、戴震、段玉裁、孔广森、王

  • 切问斋集

    十六卷。清陆耀(生卒不详)撰。陆耀,字朗夫,又字青来,江苏吴江人。乾隆间举顺天乡试,授中书,累官至湖南巡抚。其为官清励勤勉,所至有绩,其学无所不通,工诗善画。集中卷一至卷三为述闻,皆居家常用知识,卷四

  • 师郑堂读经札记

    一卷。孙雄撰。共四十五篇。除《皇父考》、《释义民》两篇与刊本重复,其余四十三篇都是刊本所未收的。书称札记,主要是训诂考证。如《尚书》“名义”条,谓“尚书”见《墨子·明鬼篇》,由此可见“尚书”不是西汉伏

  • 字书

    不著撰人名氏。按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列字书之目凡三:一曰《古今字书》十卷,二曰《字书》三卷,三曰《字书》十卷,均未言何时何人所撰,原书早已亡佚,无从可考。惟于群籍所引尚可略见端倪,但三者亦无法区分,清与

  • 孝经约解

    一卷。清温汝能编纂。温汝能字希禹,广东顺德人,乾隆戊申举人,官中书。温汝能认为石台正义本为最善,唐明皇所注邢疏,经旨畅然,因“撮其要而去其烦,融其义而集其说”(见《孝经约解》序),另外节采诸家,汇辑成

  • 白云洞天诗稿

    一卷。清沈谷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谷,字采石,号采石女史、琼宫仙史。浙江嘉兴人,福建兴泉永道沈涛之姊,闽县曾颐吉之妻。女画家许英之女。清代画家、诗人。幼时从父学诗,从母学画,又与其弟相切磋。工画山水,善

  • 啸台集

    二十卷。《木天清气集》十四卷。明高棅(1350-1541)撰。高棅一名廷礼,字彦恢,号漫士,长乐(今福建长乐县)人。高棅于明永乐初,以布衣召征入翰林为待诏,是仕途少见之事。永乐九年(1411)始升为典

  • 上虞县志

    四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唐煦春修,朱士黻纂。唐煦春,任候补同知上虞县知县。朱士黻截取知县,光绪十二年进士。此志光绪十七年(1891)刻本。全书为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,分为:卷首为天章,卷一方舆、营

  • 增修筹饷事例

    四卷。清同治五年(1866)户部奉旨增修。是书首列同治五年九月二十日部奏增修筹饷事例和现行常例、请行文各省遵照的奏折。是书根据咸丰元年以来办过的成案,整理归纳为《筹饷事例》若干条。分为元亨利贞四卷。前

  • 性影集

    八卷。清王时宪(约1723年前后在世)撰。时宪字若干,号禊亭。江苏太仓人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,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。本编凡八集,一集一卷。分别名为《水边林下稿》、《桐溪稿》、《无隐林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