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车营叩答合编

车营叩答合编

四卷。明孙承宗(1563-1638)等撰。孙承宗,字稚绳,高阳(今属河北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登进士第二人,授编修,进中允。熹宗即位,以左庶子充日讲官。帝每听承宗讲,辄曰“心开”,故眷注特殷。天启元年(1621),进少詹事。时沈、辽相继失陷,举朝汹汹。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,以承宗代。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,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,主东事,帝不许。未几,清兵逼广宁,事急。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入直办事。孙承宗在辽东甚有作为,然终因权奸诋毁,上疏引退。中外屡请召用,不报。崇祯十一年(1638),清兵攻高阳,承宗率家人拒守。城破,承宗投环而死,年七十六岁。事具《明史》本传。是书乃其经略蓟、辽、登、莱时作,原名曰《车营百八扣》一卷(《明史·艺文志·子部·兵家类》有著录)。部属茅元仪等撰有《车营百八答》,为探讨火器和车、骑、步编组成车营配合作战的问题。原各自成书,独立行世。自晚清始合为一编,书改今名。此书以问、答、说的形式,讨论了车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,共一百零八个问题。书中强调车营在作战时,应把火器的使用与战车结合起来,所谓“火以车习,车以火用”(《车营百八扣序》)。应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,使用时要长短相济。如步兵则应鸟枪、郎机在前,三眼铳、火箭在后;骑兵则应三眼铳、火箭交替使用等等。重视灵活用兵,所谓“法死而用法活”。根据不同的敌情,制定不同的计划,采用不同的兵器,做到不泥古法,不拘常规。因作者身居前线,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故书中所论,皆为切实可行之言,非纸上谈兵者可比。《车营百八扣》一卷单行本,现存最早刊本为明天启四年(1624)刻本,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。另《畿辅丛书》中有收。《车营叩答合编》四卷本,有清同治八年(1869)刊本。其子目为车营图制、车营百八叩、车营百八答、车营百八说。附:高阳孙文正公传、茅公事略考、杜公事略考(案杜公即杜应芳,孙承宗属僚)。同治刊本,河南省图书馆有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友录

    二十二卷。明廖用贤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廖用贤字宾于。此书成于明天启年间。其书体例,略同于《万姓统谱》。搜录古人事实,以韵为纲,以姓为目。其事记载,详略不尽合适,亦无所考证。

  • 海叟集

    四卷。《集外诗》一卷。明袁凯撰。袁凯,字景文,号海叟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生卒年不详。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,因事为太祖所恶,伪作疯癫,以病免归。少时以《白燕》诗得名,人称袁白燕。其诗学杜甫,重在

  • 江陵志余

    十卷,清孔自来纂。孔自来,即朱俪钿,字伯靡,明辽藩宗人,自称句曲山人。江陵,荆州首邑,向无县志,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。顺治间,孔自来于兵燹之后,据其遗书,补郡乘缺漏,采辑成书。《江陵志余》顺治七年(

  • 诗经疏义会通

    二十卷。元朱公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公迁,字克升,乐平(今属江西)人。至正年间,曾任婺州、处州教授,晚年病归故里。曾题其室为“高明之所”,学者称为明所先生。著述除《诗经疏义会通》外,还有《四书通旨》、

  • 鸡土集

    六卷。明刘乾(约1551前后在世)撰。刘乾,字仲坤,号易庵,河北保定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,官至国子监丞。著有《鸡土集》。是集为刘乾诗文合集。凡六卷,诗词二卷,赋、记、杂文四卷。其

  • 孝经援神契

    ①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是书凡二十条。其中一条云“伏羲大目,孔子海口,言若含泽,斗唇吐教,陈机授度”。此条“伏羲大目”四字,“斗唇吐教,陈机授度”八字,《群书征引》中无。又“奎主文章,苍颉效象,洛龟曜书,

  • 海宁县志

    ①九卷,首一卷。清蔡完纂修。蔡完号古亭,麻城(今湖北省)人,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。《海宁县志》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刻本。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,虽子目稍有些繁琐,但收辑详备,可称明

  • 田俅子

    一卷。周田俅(约前360-300)撰。田俅或作田鸠,齐人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墨家类有《田俅子》三篇,注:先《韩子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梁有《田俅子》一卷,亡。”新、旧《唐书》不著录,说明该书已佚。清人

  • 诗经提纲

    一卷。清姜炳璋(生卒年不详)撰。炳璋字石贞,号白岩,象山(今浙江象山县)人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进士,官石泉县知县。博通经史,著有《诗序补义》二十四卷,《读左补义》五十卷,《诗经提纲》一卷,《周礼提

  • 经义斋集

    十八卷。清熊赐履(1635-1709)撰。熊赐履生平详见《澡修堂集》(辞目)。是集为康熙二十九年(1690)熊赐履任礼部尚书守亲丧家居时所刻。凡十八卷,共文十四卷,诗四卷。其中,卷一为奏疏,卷二为讲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