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道德宝章

道德宝章

一卷。宋葛长庚(1194-1229)撰。葛长庚,字如晦,又字白叟,号海琼子,又号海南翁、琼山道人等。琼州(今海南琼山)人,一说福建闽清人。过继为白氏子,改名白玉蟾。隐于武夷,拜陈楠为师,着道装,浪游华南各地,收彭耜、留元长、赵汝渠、叶古熙等人为弟子。又化名兰元白,居白鹤洞天,号养素真人。诏封紫清真人,世称紫清先生,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。撰有《金华冲碧丹经秘旨》、《海琼白真人语录》、《海琼问道集》、《道德宝章》、《海琼传道集》等。《道德宝章》又称《蟾仙解老》。宋人注解《道德经》多立新意,或以儒、道家言释经,或倡三教同源,葛长庚赞同后者。其书随文标注,不训诂字句,也不旁征博引。所注少于本经,语意近于禅说偈颂,以示佛、老同源。元代赵孟頫手书钩摹雕板印此书,使其得以流传于世。明代陈继儒将此书汇入《宝颜堂秘笈》,题为《蟾仙解老》,有失其书原貌,并且于书前有二跋,有疑此书为伪书之意,但所引称唐人张道相未曾提及,更是不确,因唐人绝不可能论及宋人之书。后世学者对葛长庚其人,曾多有非议。世传葛长庚为神仙,而刘克庄集有王隐居《六学九书》,其书序称“所见丹家四人,邹子益不登七十,曾景建、黄天谷仅六十,白玉蟾夭死。”因白玉蟾曾任侠杀人,逃亡在南疆,所以陈振孙称其“得罪亡命,盖奸妄流也。”尽管有此议论,学者对其所著《道德宝章》一书,还是肯定的,认为有可取之处。现存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考异

    五卷。明梅鷟(详见《古易考原》)撰。《尚书》有今、古文之分,由汉儒伏生所传《尚书》二十九篇,系用当时通行文字(隶书)书写而成,因称今文《尚书》。汉武帝末年,鲁恭王坏孔子宅,自壁中得《尚书》四十五篇,系

  • 大业拾遗记

    二卷。旧题唐颜师古撰,实则伪托。鲁迅《唐宋传奇集·稗边小缀》说:“本文与跋,词意荒率,似一手所为,而托之师古,其术与葛洪之《西京杂记》,谓抄自刘歆之《汉书》遗稿者正等。然才识远逊,故罅漏殊多,不待吹求

  • 农丹

    一卷。清张标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标,江都(今江苏江都县)人。顺治壬辰年(1652)中进士。《农丹》一书完成于顺治庚子年(1660)。该书分为天时、地利、亲田、养种、粪壤、人事、辨谷、占验等十篇(其中地

  • 儒言

    一卷。北宋晁说之(1059-1129)撰。晁说之字以道,济州钜野(今属山东)人。少慕司马光之为人。光晚号迂叟,说之因自号景迂生。官至试中书舍人,兼东宫詹事。说之淹贯群书,著作繁富。有《景迂生集》,晁公

  • 周易本义

    十二卷,附重刻《周易本义》四卷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撰。朱熹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别号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沧州病叟等。天资聪慧。十四岁时父亲去世,遵父遗训,师事胡宪、刘勉之、刘子翚三先生。十

  • 日新录

    一卷。参见《心传录》。

  • 中庸臆解

    一卷。清张承华(详见《大学臆解》)撰。是书原附《中庸补释》后。首为诸家异训分章解,次为首章解,又次为喜怒哀乐未发已发解,又次为中和解,又次为尊德性而道问学解。书中多推广阐明朱子之义。如《中庸》与《大学

  • 论语师法表

    一卷。清宋翔凤(详见《论语郑注》)撰。是书列表以明《论语》传授之源流,首分古论语、齐论语、鲁论语三目,传古传齐传鲁者,分列各目,张禹习鲁兼齐,总括齐鲁二目,郑玄兼取三家之长,郑沖、何晏混合三家,徐遵明

  • 韵学要指

    十一卷。清毛奇龄撰。此编卷首有李天馥序。奇龄既撰《古今通韵》,以卷帙繁重,乃概括其议论尤要者而成此书,大体删去各部所收之字,仅存其条例及考证耳。收入《西河合集》,有康熙本及乾隆修补本。此书另名《古今通

  • 易讲会籤

    一卷。清茹敦和撰。此书荟萃群说,使之相互驳诘,以明其是非。作者笃信汉儒卦变之说,书中所讲皆易理,但又不为易理所障。此书荟萃众家观点,孚合而成。又附以《两孚益记》一卷,谓全易六十四卦之义无不通也。此乃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