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陶渊明集

陶渊明集

八卷。东晋陶潜(365或372-427)撰。陶潜字元亮,入宋更名潜,字渊明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陶侃曾孙。少有高趣,家贫好学,有大志。曾著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比。历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、彭泽令。为人高洁,卑视官场秽弊。为彭泽令时,郡遣督邮至县,官吏让他束带见之,他说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。”即日解印绶,去职归隐。义熙末,征他为著作郎,不就。世称靖节先生。著有《陶靖节集》(《桃花源记》、《归去来辞》等为名篇)。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余爱嗜其文,不能释手,尚想其德,恨不同时。故更加搜求,粗为区目。”可知萧统是陶集的最早编定者。又据南人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记载,萧统本《陶渊明集》为诗文七卷并以序、传和颜延之诔置卷首,共八卷。北齐阳休之据萧统八卷本和另一个没有序、录的八卷本以及一个有录的六卷本(即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“梁五卷、录一卷”本),补入《五孝传》和《四八目》(即《圣贤群辅录》),合编为一个十卷本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陶潜集》九卷,据考即阳休之本而佚去序目一卷,又两《唐书》著录有二十卷本,有五卷本,前者的“二”字很可能是衍文,后者则可能是“梁六卷”本而缺失目录一卷。北宋时,陶集有宋庠(宋仁宗时)、思悦(宋英宗时)两种十卷刻本,宋庠本得自“江左名家旧书”,思悦本采用永嘉周氏藏阳休之本。二者原本已不存。南宋以来,陶集刻本繁多,主要有南宋绍熙三年(1192)曾集刻本,不分卷,诗、文分编,无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,保存了宋庠本的一些面貌。(《续古逸丛书》中有影印本)汲古阁藏十卷本,南宋刊,卷一至四诗一百二十七首,卷五赋辞三首,卷六纪传赞述十三首,卷七传赞五首(即《五孝传》),卷八疏祭文四首,卷九至十《四八目》。有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李廷珏翻刻本,咸丰十一年(1861)旌德李氏影刻本。明人焦竑藏八卷本,南宋刊,焦竑有影刻本,卷一至卷四诗,卷五赋辞,卷六记传画赞述,卷七《五孝注》,卷八疏文。此外还有宋末汤汉《陶靖节诗注》四卷,元初李公焕《笺注陶渊明集》十卷。明清两代,陶集注本纷出,如明人何孟春《陶渊明集注》十卷,黄文焕《陶诗析义》四卷,清人丘嘉穗《东小草堂陶集笺注》五卷,张子烈《评注陶渊明诗集》六卷、蒋薰《评阅陶渊明集》六卷,吴瞻泰《陶诗汇注》四卷,陶澍《靖节先生集注》十卷,其中以陶澍注本为最好。中华书局1979年版逯钦立校注《陶渊明集》七卷,以李公焕本为底本,删去伪作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等,校以曾集本、鲁铨刻苏写大字本、莫友芝翻宋本、黄艺锡刻《东坡和陶诗》本,并参酌诸家旧说作注,是当今较好的校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炳烛偶钞

    一卷。清陆锡熊撰。陆锡熊(1734-1792),字健男,号耳山。上海人。乾隆辛巳(1761年)进士,壬午(1762年)召试授中书,癸巳(1773年)由刑部郎中改翰林院侍读,官主左副都御史。曾奉命编《通

  • 渔樵对问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宋邵子撰。邵子,即邵雍(1011-1077),北宋哲学家,字尧夫,谥康节,其先范阳人,幼随父迁共城(今河南辉县)。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,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。屡授官不赴。后居洛阳,与司马光、吕

  • 司勋文集

    八卷。明罗虞臣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虞臣,字熙载,广东顺德人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。官至吏部稽勋司主事。罗虞臣初任刑部主事,提牢时宽假张延龄,为大猾刘东山所讦。下狱拷掠,斥为民。既归庐山中,读书纂述

  • 新著国语文法

    黎锦熙(1890-1978)撰。锦熙字劭西,湖南湘潭人。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,曾任长沙报馆总编辑,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,北京女子师大、北京大学、西北联大、西北师院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及重要

  • 篆诀辨释

    一卷。明无名氏撰。前有崇祯戊辰(1628年)许令典题识。令典字稚则,号两垞外臣新编大致以七言韵语释篆隶之异同,辨点画之舛谬,并加以详明的笺注。有虞山鲍氏刻本,《玲珑山馆丛书》本。

  • 春秋比

    二卷。清郝懿行(详见《易说》)撰。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(1809),刺取《春秋》前后经文,分别部居。他以方苞《春秋比事》一书便于省记,删其繁复,订正舛误,以经证经,借以发挥经义。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

  • 枣香山房诗集

    一卷。许秀贞撰。《附刻各女史诗》一卷,清周际华编。许秀贞,生卒年不详,字芝仙,贵州金筑(今贵阳)人,许西池之女,胡凤翔之妻。清代诗人。周际华,生平不详。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宝翰楼刊本。书前有

  • 六朝文絜笺注

    十二卷。清许梿(生卒年不详)编选。许梿字叔夏,号珊林,浙江海宁人。道光年间进士,官江苏粮储道。咸丰年间(1851-1861)去世。许梿精研《说文》及金石文字,自幼喜爱骈文。他从嘉庆十一年(1806)开

  • 知非堂稿

    十一卷。元何中(1265-1332)撰。中字太虚,一字养正。抚州(今属江西)人。据中自序称,所著尚有《易类象》三卷、《书传补遗》十卷、《吴才老叶韶补遗》一卷、《六书纲领》一卷、《补六书故》三十二卷、《

  • 地理启蒙

    八卷。英国艾约瑟(详见《格致质学启蒙》译。不著撰人。这是一部着重阐述岩石的地理学入门书,与《地理质学启蒙》专论气火互为补充,故疑是一本地学著作而为译者析分而成的。《地理启蒙》共八卷,卷一简略论述了地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