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

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

(拓本)罗振玉(1866-1940)编次。振玉字式如,又字叔蕴、叔言,其后自号雪堂、永丰乡人、松翁,1866年生於江苏淮安,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,故其著书恒题“上虞罗振玉”。学术上,在保存内阁大库明清史料、甲骨文字的考释与传播、敦煌文献的整理、汉魏木简、石经的整理研究、古明器的研究等方面多有贡献。此书专取吴兴徐鸿宝及罗氏自藏之石经集拓而成。计《周易》二石,四十八字。《尚书》二石,十八字。《鲁诗》二十六石,二百零五字。《仪礼》十二石,一百七十字。《礼记·王制》一石,二字。《春秋》八石,一百零五字。《公羊传》五石,二十三字。《论语》七石,三十字。《校记》二石,十三字。《后记》一石,二字。《急就章》一石,四字。不知经名的有四十二石,八十四字。魏石经有《尚书》之《尧典》一石,四字。《咎繇谟》七石,七十三字。皆品字式。《多士》一石,三十三字。《君奭》一石,二十四字,不知篇名的六石,三个字。《春秋经》有《闵公二年》一石,四字。《僖公十六年至十七年》一石,三字。《僖公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》一石,七字。《文公十年至十一年》一石,三十一字。不知篇名的二石,九字。此外尚有不知经名的三石,四字;古文体一石,四字;古、篆两体二石,十八字。总计汉、魏石经六百七十四字。其中有与今本经文不同的。如《周易》之《贲·初九》“舍车而徒”,石经“车”作“舆”。《剥·六三》:“剥之无咎”,石经作“剥无咎”。《尚书·尧典》的“汝作秩宗”石经作“汝秩宗”;“三十徵庸”作“卅徵庸”。《鲁诗》之《邶风·终风》“虺虺其雷”,石经“雷”作“”,与《广雅·释天》同。《邶风·击鼓》“死生契阔”,石经“契”作“挈”。《经典释文》云:“契,本亦作挈。”与敦煌本毛诗同。《邶风·谷风》“我躬不阅”,石经作“我今不说”。《礼记·表记》郑注引作“我今不阅。”《周颂·良耜》“载筐及筥”,石经“筥”作“籧”。“其饟伊黍”,石经“饟”作“饷”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注所引《诗》同。《仪礼·乡饮酒》“坐奠爵于篚”,石经无“爵”字,而郑注却说“今文无‘奠’。”胡承珙《仪礼古今文疏义》曰:“郑注当云‘今文无奠下爵’,传写脱‘下爵’二字。”其说与石经正合。又“篚”字石经作“匪”,与胡说亦合。又“遵者降席”,郑注:“今文‘遵’为‘僎’。”与石经合。又末行的“北面鼓”三字,乃是记文,由前一行的开头计数至此得二百余字,不应行次相连。由此可知《仪礼》经、传的章次古文、今文亦有差异。《春秋经·成公四年》“郑伯坚卒”,石经“坚”作“”,与《玉篇》合。只是《玉篇》误为“方”。《襄公二十九年》“郑公孙段”,石经“段”作“万”。其偏旁残缺,不知何字。魏石经,《尚书》之《君奭》,“天弗庸释”,古文借“泽”为“释”。而《多士》篇“罔不配天其泽”,古文“泽”作“”,可知石经古文“泽”有二体。又“先王勤家”,古文以“慬”为“勤”,与《古文四声韵》所引古《老子》“勤”字作“”相合。这些都是校经的重要根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史随笔

    六卷。清陈忱(约1590-1670)撰。陈忱字遐心,一字敬失,号雁宕山樵,亦称古宋遗民,浙江乌程人(今浙江吴兴南),生卒年均不详。陈忱好作诗文,读书晦藏,以卖卜自给。著述甚丰。《读史随笔》立名史评,实

  • 壮陶阁法帖

    三十六卷。清裴景福辑。裴景福字伯谦,其官粤东时,得南海潘氏海山仙馆与岳雪楼诸家遗物,故所藏甚富。汇其所自有之书,工借摹他家之藏以成此帖。以“元亨利贞”分为四集,元集六卷,收魏晋至唐。亨集八卷,收五代至

  • 甕天经义录

    一卷。清赵树吉撰。赵树吉,字沅青,四川宜宾人,光绪乙酉年(1885)拔贡。生卒年不详。是书录经义三十作条,说《诗》者占二十六条说郑风于集传所称淫诗者,一一给予辨解。此人行文所释诸解,皆以证虚为实这第一

  • 应州志

    ①六卷。明王有容修,田蕙纂。王有容,陕西朝邑人,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,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任应州知州。田蕙,邑人,嘉靖四十年(1561)乡试,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任蒲城县知县,后升户部主事,通

  • 慈济方

    一卷。明释景隆(生卒年不详)撰。释景隆,号空谷,吴(今江苏镇江)人。据此书原刊本聂大年序称,景隆戒行精专,经禅之余旁及医学。书中杂记丸散膏丹及效验单方,不加分类,随得随记。内容涉及内外各科杂证四十余种

  • 易经澹窝因指

    八卷。明张汝霖撰。汝霖字明若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进士,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。该书《自序》云:“余读《易》龙山之澹窝,偶翻《圆觉经》,闻所谓因指见月也者,乃洒然而起曰:‘圣人精

  • 韵辨附文

    五卷。清沈兆霖撰。兆霖(1801-1863)字朗亭,又字尺生,号雨亭,钱塘(今浙江余杭县)人。道光十六年(1836年)进士,累官至户部尚书,卒谥文忠。工诗,善篆隶。卷首自序云:陆法言《切韵》、孙愐《唐

  • 长白山记

    一卷。清刘建封撰。长白山,高约三十里,范围约二百四十里,土少沙多,海浮石居其半,树木不生,四季积雪,四时望之长白,故名长白山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,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,勘

  • 御览孤山志

    一卷。清王复礼撰。王复礼,钱塘(今杭州)人。此书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。三十八年(1699),康熙南巡,王复礼则将此书进呈御览。故此书以“御览”题名。《御览孤山志》武林掌故丛编本,共一卷。分疆

  • 邺中片羽

    三集。黄浚编著。此书每集分上、下两卷,每卷一册,珂罗版影印,线装。书中除收录甲骨外,还收集了铜器、玉器、骨器、陶范等物。初集出版于1935年2月。上卷有柯昌泗序。下卷收录甲骨文拓片二百四十九片,其中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