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学庐逸笔
二卷。清代施文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施文铨字寿民,安吉(今浙江省西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,加以考据评论。一卷分“易”、“书”、“诗”、“礼记”、“周礼”、“评史”、“家乘”、“戒语”、“异教”九类,二卷分“评分”、“里语”二类。其中“家乘”是记载施氏一族故实,“戒语”是作者摘录的修身格言警句,“异教”为驳斥“异端”的评论,“里语”则是详述乡里邻邦之事。“家乘”及“里语”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有光绪辛卯(1891年)刊本
二卷。清代施文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施文铨字寿民,安吉(今浙江省西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,加以考据评论。一卷分“易”、“书”、“诗”、“礼记”、“周礼”、“评史”、“家乘”、“戒语”、“异教”九类,二卷分“评分”、“里语”二类。其中“家乘”是记载施氏一族故实,“戒语”是作者摘录的修身格言警句,“异教”为驳斥“异端”的评论,“里语”则是详述乡里邻邦之事。“家乘”及“里语”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有光绪辛卯(1891年)刊本
见《诸真玄奥集成》。
一卷。清王谟辑,题梁吴郡顾彪撰。《北史·顾彪传》云:“顾彪字仲文,余杭人,明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。炀帝时为秘书学士,撰《古文尚书》二十卷行于世。”孔颖达《尚书正义》则云:“《古文》,近至隋始流行河朔。其
十六卷。清雷浚撰。参见《说文引经例辨》。是编旨在探求《说文》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。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,《说文》不载,并非佚失,在《说文》中自有一字以当之。钱大昕、陈寿祺等,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《说文》中求
三卷。清任大椿(1738-1789)撰。任大椿,字幼植,又字子田,江苏兴化县(今江苏兴化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恩科举人,三十四年(1769)进士,累官御史,尝充四库编修,尤长名物,著有《经典弁
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-1237)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《宋史·儒林传》载,年数岁从诸兄入学,俨如成人。少长,英悟绝出,日诵千余言,过目不再览,乡里称为神童。庆元五年(11
一卷。清高兆(生卒年未详)撰。高兆字固斋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沈懋德跋云:“固斋先生为八闽骚坛巨手,余于全闽诗话,睹其数作,皆超脱雄浑,嗣响盛唐,顾以未见全集为憾。兹宫词一编,其隶事虽与陈蒋王徐四家
八卷。明顾懋樊撰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编成于崇祯庚辰(1640),博采众说,参以己见,然多是无根据之创解。例如他认为《郑风》中的《丰》及《风雨》篇,皆齐诗,而误入于郑。《丰》诗原意是说妇人有了别的心
六卷首一卷,清江亦显修,何子芳、黄相尧等纂。江亦显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曾任兴文县知县。何子芳,资州人,教谕。黄相尧,邑人,举人。兴文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县令宗让。清初设建武厅,故府志建
十二卷。清李调元撰。李调元(1734-?)字羹堂,一字赞庵,又字鹤州,号雨村,又号墨庄、醒园,晚年号童山蠢翁。四川罗江(今四川德阳县)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进士,历官广东学政、直隶通永道。得罪
二十二卷。清沈家本撰。沈家本,见前条。是书前有沈家本自序,叙述编次原委。其卷一为总述目录,卷二为盗律、有韧略、恐猖、和买卖人、持质、受所监、受财枉法、贼伤等,卷三为贼律一,有大逆无道等,卷四为贼律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