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谱约观

韵谱约观

一卷。清李茂林撰。茂林字竹友,陕西富平人。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。书前有潘德隽序,书后有李氏识语,云:“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《切韵指掌》,以示翻切之学。乃后人率求简易,不惟舌齿任呼,且并旧韵而乱其部居,考古者将何所折衷哉!近有顾宁人《音学五书》,丝分缕析,正其错讹,安溪李文贞称其博大精深,前此未有,大有功于三代之文者也。兹因承其说而考之《指掌》,并为十摄,内分十部,又寻翻切之学,总门法于歌括,名曰《韵谱约观》。”可知是书乃欲表现古韵的韵图,取舍于顾氏古韵十部及等韵十六摄之间。李氏在《凡例》中说:“等韵十六摄,从今韵也;宁人十部,考古音也。兹订为十摄,同摄者不必同部,如东冬江庚青蒸之类;同部者不必同摄,如歌麻之类。本等韵而参宁人,欲古今不相悖也。”其所分十摄为:(一)通摄:并入梗曾江三摄,分开口呼、合口呼两图。李氏并梗曾入通摄,主要是依据等韵,“等韵谓梗曾二摄与通随,是三部可并一摄”。并江于通则据古音,谓江摄字的谐声偏旁多通东冬韵,故可并于通。(二)宕摄:独立,包括开合两图。(三)臻摄:并入深咸二摄,理由是“今闭口莫辨”。本摄包括开口合口两图。(四)山摄:包括开合两图。(五)止摄:并入蟹摄,因为“古音支微齐佳灰一部,谓皆齐齿音也”。包括开合两图。(六)果摄:独立,因为“古音歌麻一部”。包括开合二图。(七)假摄:独立。别麻于歌。单独一韵,仅一图。(八)遇摄:独立。“仍以鱼虞为独韵”。(九)效摄:独立,“古音萧肴豪尤一部,亦谓合口音也,今实读作开口音”。独韵,一图。(十)流摄:独韵,一图。李氏所分十摄,折衷于古韵、等韵及时音之间,故往往进退失据,从今从古俱有不当之处。李氏列图形式大体依从《切韵指南》,采用三十六字母而分列二十三行,与《切韵指南》相同。分开合口及独韵等,与《指掌图》相似。每图分别四栏,分列四等之字。一栏之内,再列平上去入四声的代表字。入声字绝大部分配阳声韵,但阴声韵中的见纽字,也以一入声字相配,其他纽字则不列。李氏把门法编为新的歌诀,内容与真空等人的歌诀大同小异,李氏说:“等韵旧法,精妙至矣。特以门繁歌多,学之者每惮其难。兹为约订,另为歌诀,虽涉鄙俚,只求省便,识者详之。”是书有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牧令书辑要

    十卷。清徐栋编,徐栋,安肃人,道光二年(1822)恩科进士,曾任陕西兴安府、西安府知府,后在工部任职。本书就是他在工部任职时编辑的。本书首列同治七年(1868)穆宗应江西巡抚丁日昌奏请而将此书颁发各地

  • 舆识随笔

    一卷。明杨德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德周著有《澹圃芋记》。此书杂采经史中的奇字,抄辑成帙,皆引原著,并无新意。

  • 政余易图说

    六卷。清刘思问撰。思问字裕庵,河北赵县人(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),雍正举人,官至知县。此书名为《政余易图说》,实则图说仅一卷,余皆经文注释。另外,卷六以下尚有一册,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,不计卷数。自序云

  • 景仰撮书

    一名《尚论篇》一卷。明王达(详见《笔畴》条)撰。此书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共五十二事,采用前列旧文,后系以评论的体例,汇成一编,共一卷。但内容较为肤浅,无甚意义,较其撰《笔畴》为之下矣。有明刊本。

  • 史纬

    三百三十七卷。清陈允锡撰。允锡字亹斋,晋江(今福建晋江县)人,顺治年间(1644-1661年)进士,官平湖县知县,生卒年未详。所撰《史纬》一书,仿宋吕祖谦《十七史详节》体例,摘录历代史书精华。但繁简失

  • 旗军志

    一卷。清金德纯撰。金德纯,字素公,辽阳人,隶汉军正红旗。清代旗军之制,创立于清太宗征服朝鲜以后,先是设立满洲八旗,以后又扩充为蒙古汉军八旗。是书于此叙述较为简略,可与《清史稿》中《兵志》互为参证。有《

  • 姚江逸诗

    十五卷。清黄宗羲(1610-1695)编。黄宗羲字太冲,号梨洲,馀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父尊素,以忠直死于魏阉之难,宗羲具疏讼冤。思宗叹为忠义孤儿,使归。益肆力于学,尽发家藏书读之,不足,复借抄之。受业

  • 腾笑集

    八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撰。其生平籍里详见《南车草》(辞目)。是书内容,卷一至卷二为赋、古体诗,辑《太极图赋》、《平蜀诗十三章并序》等五十四首;卷三至卷七为今体诗,辑《夏日瀛台侍直纪事六首

  • 毛诗兴体说

    ① 一卷。清林国赓撰。国赓字飏伯,广东番禺县人。光绪甲辰(1904)年进士,曾拜翰林院庶吉士。《诗经》中普遍运用赋、比、兴的表现手法,然而以此喻彼的“比”较为明显,而由此及彼的“兴”则比较隐曲。毛传曾

  • 友竹草堂集

    十二卷。清蒋庆第(生卒不详)撰。蒋庆第,河北省玉田县人,字著生,咸丰进士,官章邱知县,是集有文集六卷,诗集二卷,随笔二卷,楹联一卷,趋庭录一卷。文集中卷一至二皆论文,上卷论历史人物,评说春秋及两宋人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