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饮和堂集

饮和堂集

二十一卷。清姚夔(约1669前后在世)撰。姚夔,字胄师,号成葊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十一年(1654)举人。任安化县知县。著有《饮和堂集》。是集凡二十一卷,诗十三卷,杂文八卷。其中诗集包括:《梅轩草》、《公车草》、《历游草》、《夫都草》、《金溪草》、《又草》、《叱驭草》、《思唐草》、《思唐又草》、《三草》、《四草》、《五草》、《东行草》,每集各为一卷。文则分体编次。其诗虽流易有余,然颇伤圆熟,故诗名不显。其文则亦如其诗词藻堆砌有余,而风骨却少,如《十二种功德连珠》等篇均为纤巧之作,无甚新意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书偶识

    十卷,附一卷。清邹汉勋撰。汉勋字叔绩,湖南新化县人,咸丰元年举人,承其父文苏之学,对于《易》《诗》经训、史家地理、音韵小学、金石书画等无所不究,以博学名于世。此书是他居高平山时,读《易》《诗》《书》《

  • 邻水县志

    六卷首一卷,清曾灿奎修,甘家斌纂。曾灿奎,贵筑人,曾任邻水县知县。甘家斌,邑人,曾任大理寺卿。邻水县志于康熙四十六年(1707)由县令徐枝芳创修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县令陈觐光、道光元年(1821

  • 荷亭辨论

    十卷。明卢格(生卒年不详)撰。卢格字正夫,东阳(今属浙江省)人。成化十七年(1481)进士,除贵溪知县,多惠政。擢江西道御史,以母老乞归。尝筑荷亭三楹,日取古人书读于其中,持论多与朱子异同,其诗亦有风

  • 醉月轩吟草

    二卷。清陆慧撰。陆慧,生卒年不详,字茞香,浙江海昌人,陈金鉴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前有其子“陈其谦于民国十五(1926)刊行排印本”字样,书前有陆宏翰所作序言及其孙陆玉声、徐公修、姚淇淦等所写题词。书末

  • 天原发微

    五卷。宋鲍云龙(1226-1296)撰。鲍云龙字景翔,号鲁斋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。宋宝祐六年(1258)举人,景定中(1260-1264)乡贡进士,居乡教授,入元不仕而终。其人博通五经,尤精于易,著

  • 易例举要

    二卷。清吴鼎撰。吴鼎字尊彝,号易堂,金匮人。乾隆十六年(1751)荐举经学,授国子监司业,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,后来降补侍讲。此书仿照《周易折中》卷首义例而更加推衍。上卷多是编辑先儒之说,下卷多是吴鼎本

  • 白田草堂存稿

    二十四卷。清王懋竑(1668-1741)撰。王懋竑,江苏宝应(今江苏扬州)人,字予中(一作与中),号白田。康熙五十七年(1718)进士,授安庆府教授,后以老病辞归。本集计文二十卷,诗四卷,末附“行状”

  • 游浯溪记

    一卷。清彭而述撰。彭而述,详见《桂阳石洞记》。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六月。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,与胡养忠同游浯溪,县令孙斌为向导。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、次山,经其品题,始闻名于世。与曾公摩崖、

  • 易理寻源

    三卷。清张步骞撰。作者认为“阴阳之理蕴于河图。故羲之画卦,本于河图”,故“说易必溯源于河图而后可。”全书分三卷。卷一论易例本于河图,共十九则。如九六、大小、内外、中正、往来、吉凶、承乘、比应、君子小人

  • 平苗纪略

    一卷。清方显(?-1741)撰。方显,字敬斋、周谟,巴陵(今湖南岳阳)人。历任湘乡县教谕、广西恭城知县、贵州镇远知府、贵州按察使、四川布政使、巡抚。该书载作者奉命讨苗事。雍正四年(1726),贵州苗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