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魏石经考

魏石经考

① 二卷(广仓学宭丛书本)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国维字静安,亦字伯隅,号观堂,又号永观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。早年研究西方哲学,后又攻治经史,潜心古文字研究,故能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,在考古学、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。平生著述62种,大都收入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》。早年所作学术论文,辑为《观堂集林》。此《魏石经考》,上卷是汉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魏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汉魏石经经本考,魏石经古拓本考,魏石经经文考,魏石经篇题考。下卷是魏石经古文考,魏石经书法考。考究魏石经,此书是最详备的。王氏依据丁氏残石,考定魏石经每行字数,即通过排比其行款的办法,推测出残石的原貌。残字所属的经文,也可得而定。如此绘出六张碑图附於卷末,又按照《隶续》的次序录之,并且分别在经文下加注。于是臧琳、孙星衍二家所整理的魏石经,其正确的,有根据证明其正确;其错误的,也有根据证明其错误。王氏又认为《隶续》所录的,虽然刻写多讹,但还是足以证明它与丁氏残石是同一脉络。而《汗简》、《古文四声韵》所引,除见于《隶续》者外,还有不少是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三经中没有的字,不可尽信,所以不复录。这又体现了王氏的严谨。② 五篇(学术丛书本)。王国维著。初版入学术丛书中,后又辑入《观堂集林》。王氏著有《魏正始石经残石考》,排比碑图,考订古文。此书是在那之前写的,凡五篇。第一篇论欲考魏石经的经数石数,必先从考证汉石经开始。于是详考汉石经当为46碑。第二篇根据《太平御览》所引的《西征记》,考定魏石经的碑数为35碑。又核对诸经,知正始所刻的为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二经的全文。《左传》只到庄公中叶为止。第三篇论刻立正始石经,是因为当时古文经学已流行开来,而太学旧立石经还只是今文的,所以刊立古文经、传作为补充。其所书石经古文,究竟是壁中本(或其传本),还是当时经学家自定之本,均不可知。但即便是出于当时经学家之手,他们所根据的也不外乎壁中古文,因为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,别无其他古文。今就魏石经遗字中的古文来看,多与《说文》所载壁中古文和篆文相合,还有与殷周古文相合而《说文》未载的。因此,认为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,或其三写、四写之本,应该是没有大错的事。第四篇讨论魏石经拓石的源流。第五篇论《说文》中古文,其作法皆本於壁中书。宋初校刻《说文》,其篆文当出徐铉之手,其古、籀二体当出于句中正和王惟恭二人之手。这种字体的源头就是三字石经。立论非常精辟。只是论石经石数颇有未当。据白坚所藏刊号一石,可知魏石经应该是28碑,并且其首两碑也当是三行直下式。还可知品字式和《左传》诸石不是28碑所能容下的,都是以后补刻的。王氏未见白坚所藏之石,所以推论未免有误。这是由于材料所限,不是王氏的过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海纂

    二十二卷。明刘鸿训(生卒年不详)编。刘鸿训字默成,长山(今山东济南)人。万历癸丑进士。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本书是因王应麟的《玉海》一书卷帙浩繁,不便阅览,因此而节录其精要语句编辑而成。基本上依照原书的编

  • 史论五答

    一卷,清施国祁撰。施国祁,字非熊,号北研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,县学生,工诗词古文,有《礼耕堂文集》、《元遗山诗注》、《金源札记》等。《史论五答》一书主要是针对杨拙园手抄全谢山与杬董浦论金史五帖而作

  • 南迁日记

    一卷。明陆深撰。陆深生平事迹已见《淮封日记》条。作者在嘉靖年间曾以国子祭酒的身份侍经筵,因当时有人改窜讲章,陆深上疏争之,被贬延平府(今福建南平市)同治。《南迁日记》就是作者赴贬所途中所记。因途中经常

  • 黄岩县志

    四十卷,首一卷。清陈宝善、孙熹修,王棻纂,陈钟英、郑锡臬续修,王咏霓续纂。此志为同治七年(1868)修,光绪元年(1875)续修,三年(1877)刻本。卷首叙录、姓氏、凡例、舆图。卷一至三地理志。卷四

  • 五代诗话

    十二卷。清王士祯(1634-1711)撰。士祯字子真,一字贻上,号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。新城(今山东桓台)人。生平详见《唐诗三昧集》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,“未及成书,不精不详”;后由郑

  • 云左山房诗钞

    八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清林则徐(1785-1850)撰。林则徐,字元抚,又字少穆,晚号竢村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闽侯)人。嘉庆十六年进士,官两广总督。曾与龚自珍、魏源等同倡经世之学。是鸦片战争时禁烟派代表人

  • 仪礼石经校勘记

    四卷(石经汇函本)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元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进士,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。提倡朴学,主编《经籍纂诂》,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,汇刻《皇清经解》,著有

  • 雷氏丛书

    四种,二十九卷,卷首一卷,补遗一卷。清雷学淇编。雷学淇字瞻叔,顺天通州(今北京通县)人。嘉庆年间进士,曾任永从知县。是书收雷学淇三种,《介庵经说》十卷补遗一卷、《世本》二卷(雷学淇校辑)、《竹书纪年》

  • 荔枝通谱

    十六卷。明邓庆采撰。邓庆采,字道协,福州(福建福州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荔枝通谱》一书。是书是将诸家《荔枝谱》编成为一部书,因此题名为《荔枝通谱》。书中收蔡襄《荔枝谱》一卷,徐《荔枝谱》七

  • 残本文华大训箴解

    三卷。明吴道南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道南字会甫,崇仁(今属江西)人。万历进士,历任编修,礼部右侍郎、礼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等职,颇有时望。后以科场事为言官弹劾,力求告归。著有《巴山草》、《河渠志》等书。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