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鲍参军集

鲍参军集

十卷。宋鲍照(约414-466)撰。照,字明远,东海(今江苏涟水)人。南朝宋杰出文学家。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,故世称“鲍参军”。出身寒微。文帝时为中书舍人。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,子顼起兵失败,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。工诗,长于乐府,辞藻华美,骨力强劲。《拟行路难》十八首,抒发贫士愤激,风格清俊飘逸,奇特瑰丽,音节错综,有时直抒胸臆,有时则纯用比兴。《七言乐府》,对唐诗人李白,岑参颇有影响。文、赋如《芜城赋》、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皆为名篇。著有《鲍参军集》。南朝齐永明年间,虞炎奉齐文惠太子命,编辑鲍照诗文,虽然“片辞只韵,罔不收集”,但究竟“年代稍远,零落者多,今所存者,傥能半焉”(虞炎序)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“梁六卷本”,大概就是虞本。隋唐时,有《鲍照集》十卷本。宋代有十卷刻本,直至清代仍见载于《降云楼书目》中,毛扆、钱曾、毕子肃等,也曾用宋刻本校过明刻本。明刻本现存最早的当属正德五年(1510)朱应登刻《鲍参军集》十卷本,据朱应登跋语,这个刻本的底本是得自都穆家的一个旧本,《四库全书》所收即此本,却又认为“旧本之说不可信”,其实朱本编次与宋刻本相同,所谓“旧本”恐即是宋本,四库馆臣因未曾见过宋本而生疑问。另有一个明刻本即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毛扆校宋本,这个明刻本的编次与朱应登本同,但《行路难》第七首“蹲蹲”作“樽樽”,“啄”作“逐”,与朱本有异,可见所据宋刻底本与朱本不同。明末张溥辑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有《鲍参军集》二卷,其底本亦应是朱应登十卷本,唯篇目次第重新编过,又较朱本增多诗数首。清人胡风丹《六朝四家全集》本则自张溥本出。鲍集注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《鲍参军集注》为最详备,此书原有清人钱振伦手稿,后黄节取诗注部分增补为《鲍参军诗注》四卷,钱仲联在此基础上再次补订,增辑历代评论资料,并将全集校勘一过,可谓集其大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或问小注

    三十六卷。旧本题朱熹撰,实乃老学究所纂辑。该书参考了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子文集》、《四书大全》、《四书蒙引》、《四书存疑》、《四书浅说》、《四书翼注》等书籍,删并《朱子文集》、《朱子语类》,辑成此书。宋

  • 读书札记

    ① 八卷。明徐问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问字用中,号养斋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中进士。历任广平推官、刑部主事、南京户部尚书等职。学者称养斋先生,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。著有《山堂萃稿》等

  • 先醒斋笔记

    见《先醒斋广笔记》。

  • 离骚正义

    一卷。清方苞(1668-1749)撰。方苞字灵皋,号望溪,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。康熙四十五年进士,曾因戴名世《南山集》案牵连入狱,后得赦。官礼部侍郎。桐城派创始人。论文提倡义法,立论大抵本宋朝程朱理学

  • 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

    四卷。清杨保彝撰。杨保彝(约1855-1925),山东聊城人,出身仕宦书香门第,先辈皆藏书名家。此目又称《海源阁书目》、《宋存书室藏宋元秘本目录》。收宋元明善本及精抄珍籍四百五十五部,其中宋本一百零八

  • 云间集

    一卷。清徐一斋撰。徐氏名贯无考。此书是以七巧四图,集五、七言绝句诗一首,拈取每句一字绾合一图,每诗一首用图四。所集诗并不甚佳。拈字绾图也未能尽当。全书凡七言绝句三十五首,五言绝句五首,五七言两句者各二

  • 诗疑笔记

    七卷。清夏味堂撰。味堂字淡人,江苏高邮(今江苏高邮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此书号称宗毛传,往往有不得毛诗意处。但有些解释颇有所据,可做为一解,供学诗者参考。有嘉庆甲戌(1815)梅花书屋刻本。

  • 戴中丞遗集

    八卷。明戴暨(约1531前后在世)撰。戴暨,字时重,又作时量,号东石,浙江鄞县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至四川巡抚。著有《载中丞遗集》。是集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载作《东石遗稿》,

  • 陶诗附考

    一卷。清方东树(1772-1851)撰。方东树字植之,安徽桐城人,诸生。东树幼承家范,后从姚鼐学古文,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,专研义理,著有《汉学商兑》,以攻考据家之失。此书所考分陶渊明世系、不仕异代

  • 从戎识略

    二卷。清末刘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典字克庵,谥果敏,湖南宁乡人。咸丰六年(1856年)典从湘军将领罗泽南,攻武昌,泽南死,遂从左宗堂,转战江西皖南,积功至布政使、甘陕军务帮办,从左宗堂数十年。该书即记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