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Qiáo

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为桥氏所改,出自姬姓。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,子孙中有留桥山守陵的,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,称为桥氏。南北朝时,宇文泰名桥勤,去掉桥的木字旁,为乔,取乔字高远之意。是为乔氏。二是出自匈奴贵姓。汉代匈奴贵姓有四姓,内有乔氏,后与汉族的乔姓融为一体。

乔姓发源于陕西。东汉时,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,遂与汉人相融。晋朝时有乔智明,系出鲜卑族。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,视为汉族乔氏始祖,陕西西安为其族人发源地,之后河南商丘一带乔姓发展颇为兴盛。隋唐时期,乔氏主要在今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安徽等省境内发展,河南商丘乔氏发展成为望族。宋元时,北方乔氏有避祸南下者。这一时期,浙江、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载入史册。明初,乔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东迁至山东、河北,后西迁至陕西,南迁至河南、江苏等地。清朝有沿海乔氏族人入台湾,进而迁徙海外者。如今乔姓以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省为多。

乔姓历史人物有乔吉,元代散曲家、戏曲作家。其散曲风格清丽,内容则多消极颓废,明清人多将他同张可久并称。乔用迁,清朝大臣,嘉庆年间进士,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,他曾率军在穿鼻洋、尖沙角阻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。乔冠华,中国现代著名外交家。曾留学日本、德国。归国后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,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,外交部副部长、部长。

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八十二位。


系出姬姓,本桥氏,其后去木为乔氏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

匈奴贵姓有乔氏,代为辅相。(见《前代录》)

乔氏,即桥氏也,后周文帝作相,命桥氏去木,义取高远。一元匈奴贵姓,世为辅相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地为氏》)

▲<前赵>乔智明,鲜卑前部人,折冲将军。<唐>乔知之,冯人,左司郎中。<元>乔吉,太原人,戏剧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ù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有载,其注引 《字汇补》云: “姓也。 㓘氏见《广韵》。”(按: 当与 《中文大字典》所收之 “��” 同, 亦作“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黄帝裔孙封于郦(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),后因以为氏(7,12,15,17)。【望】 新蔡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郦食其,汉时陈留高阳人,高祖时说客,后

  • 胜屠

    读音:shèng tú胜屠,即申徒也。(见《风俗通》)由后为河东都尉,时与其守胜屠公相告言罪。(见《史记·酷吏周阳由传》)汉有胜屠公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W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河南卫辉(287)、舞阳、山西赵城(62)、台湾台北、屏东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周口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运城及

  • 察罕

    读音:Cháhàn土族姓氏。本为地名,察罕额尔格,意为白崖下的村庄,居者或以为姓。或取其一二两音节谐“察罕”而为姓。

  • 子襄

    读音:zǐ xiāng【源】 系自姜姓,春秋时齐桓公之子子襄之后(4,7,60,62)。一说为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(60)。又说为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(12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

  • 曲木

    读音:Qūm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注音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蘇吴

    读音:Sūwú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中有苏吴氏(256)。

  • 鬭比

    读音:Dòubǐ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斗伯比孙耆仕晋,因以为氏。”斗伯比系春秋楚武王大夫,其孙至晋为官,遂以王父之名氏为氏。

  • 辛相

    读音:Xīnxià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