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公孙

公孙


读音:Gōng sūn

公孙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按照周朝制度,王位一般由嫡长子继位,其他的儿子称公子,公子的儿子称公孙。他们的后代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。

公孙姓望居扶风(今陕西长安县西)、高阳(今河北高阳)。

公孙姓历史人物有汉朝人公孙弘,四十多岁开始治《春秋公羊传》。武帝及元光时为博士,后担任丞相。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故人宾客,家无余财,被后人奉为延揽贤士的典范。

公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九位。


轩辕氏初姓公孙,后改姓姬。(见《路史》)

孙,古封公之后,自皆称公孙,故其姓多,非一族也。(见《广韵》)

公孙氏,春秋时诸侯之孙,亦以为氏者,曰公孙氏。皆贵者之称,或言黄帝姓公孙,因亦以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爵系为氏》)

▲〈春秋齐〉公孙丑,孟子弟子。〈汉〉公孙度,襄平人,辽东太守。〈唐〉公孙武达,栎阳人,右武卫大将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é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江西宁都(280)、浙江上虞(279)、山西汾阳(278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长治,山东之平邑等地有分

  • 大临

    读音:dà lín高阳才子有大临,见《左传》,后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梗阳

    读音:gěng yáng晋大夫食采于梗阳,其后氏焉。(见《姓谱》)梗阳,故城在并州,春秋晋大夫祁氏邑也。(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)

  • 莠尹

    读音:Yǒuyǐn【源】春秋时楚国官名有莠尹,以官为氏(60)。一说,楚大夫莠尹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 【人】莠尹然,春秋时楚人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楚大夫,以

  • 珠爾蘇

    读音:Zhūěrs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安褚拉库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安褚拉库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wěi纬,又姓。(见《广韵》)

  • 若候

    读音:Ruòhòu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曲涅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Là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今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花莲、台中(68,261)、陕西安康、北京、甘肃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不

  • 贺若

    读音:hè ruò贺若氏,代居朔方,随魏午迁北,北俗谓志正为贺若,因以为氏。(见《尚友录》)北俗谓忠贞贺若,魏孝文以先祖有忠贞之称,遂以为氏。(见《魏书》)▲〈北周〉贺若敦,代人,骠骑大将军。

  • 读音:Liǎo【源】鄝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河南固始,后灭于楚,子孙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)。【变】古时蓼、鄝相通,即蓼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