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爾濟
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东城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扎颊特、锡喇穆楞(一作西拉木楞)等地(23)。【变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裴灵阿之妻为白尔吉氏(260),〔白尔吉〕似即博尔济之异译。
清代满族、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满族之博尔济氏,世居东城地方,其地在今勃利县西北。为满八旗姓氏之一,后或改为“边”姓; 蒙古族之博尔济氏,世居扎赍特及锡喇、穆楞地方,为蒙古八旗姓氏之一。
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东城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扎颊特、锡喇穆楞(一作西拉木楞)等地(23)。【变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裴灵阿之妻为白尔吉氏(260),〔白尔吉〕似即博尔济之异译。
清代满族、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满族之博尔济氏,世居东城地方,其地在今勃利县西北。为满八旗姓氏之一,后或改为“边”姓; 蒙古族之博尔济氏,世居扎赍特及锡喇、穆楞地方,为蒙古八旗姓氏之一。
读音:niè卫大夫食采于啮桑,后因氏。(见《姓源》)许由之师曰啮缺。(见《庄子·天地》)
读音:Nùbā【综】 傈僳族姓。世居云南碧江二区南熬甲村,其先原为怒族,后融合于傈僳族(148)。
读音:Tǒ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以器具为姓氏。)
读音:Zhǎnɡluó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二等侍卫兴昆之妻为党罗氏(260)。
读音:bì【源】碧阳君之后,见《姓苑》(60,63)。【布】明时涿州有此姓(60)。今安徽淮南(362)、江西新干(400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内蒙古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碧潭,明洪武中河北大名
读音:Yètíng【源】 汉桓帝之皇后为掖庭氏,见庄鼎彝《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·亳氏释》(63)。或负责掖庭之官之后,以官为氏。
读音:Dǒngyù【综】 战国时赵襄子臣有董阏安于(17,21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亦收。其注云: “春秋时晋有赵襄子家臣
读音:Zǐchān【源】 系自姓,春秋时楚国公子婴齐,字子产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(15,63)。
读音:Gǔzǔ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古侯雕惹家支(375)。
读音:yū qiū【源】 於馀丘为周时小国(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),后世省馀字,以於丘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於邱〕(17)。【人】 於丘峤,汉地宛朐人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