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古口引

古口引

读音:gǔ kǒu yǐn

【源】 代北人姓(7,9,27)。一说,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(70)。【变】 后改姓侯氏(6,17)。或改为引氏(60),或改为古氏(9),或改为古口(62)。一说,古口引氏即胡古口引之异译(27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 “代北姓,后改为引氏。”

(按: 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》 并无“古口引” 氏,而以 “胡古口引” 四字姓入列,“后改为侯氏。”其 (校勘记)载之颇详,兹节录於下。)

“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”: 《广韵》、《姓纂》、《姓解》“胡古口引”作“古口引”; 《姓纂》、《辨证》、《氏族略》作“古引”。沈涛 《随笔·五》 以为 “今本误衍一 ‘胡’ 字”。《疏证》 以为古“”“”音通,“氏既改 ‘侯’ 明旧必有 ‘胡’ 字无疑。” 《胡姓考》据本书 (按: 指《魏书》 卷九 《肃宗纪》) 见 “胡引祖”,以为此姓当为“胡引氏”,《官氏志》 作“胡古口引氏”,盖涉上 “若口引氏” 而衍。今按: 氏既改“”,旧氏必有 “” 字之说,实不尽然,如 “出连”之改“”,“是楼” 之改“”,“土难” 之改“”,“屋引”之改“”,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。诸姓氏书皆无“”字。《广韵》且注明 “”字“公户切”,岂可一概视为省文或脱字? 疑 《志》本作“古口引氏”,当时又别作“胡口引”,后人旁注“”字,羼入正文。“古口引” 既亦作 “胡口引”,亦可省作“古引”或“胡引”,故姓氏或作 “古引”,而 《肃宗纪》 有 “胡引祖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ǎo/Dau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磨難

    读音:Mónàn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据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极罕见复姓。”未详其源。疑此乃 “磨離(离)”之讹,盖“難 (难)”、“離 (离)”形近似而讹传。

  • 奠虢

    读音:Zhèngguó【源】 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。奠即鄭,系周穆王时之都。虢氏一支,其先官于王朝而留居于奠,故称奠虢氏(94)。

  • 扬食

    读音:yáng shí与“杨食”同。

  • 读音:Gài【源】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吴王夫㮣之后,以名为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【变】亦作〔概〕(60,62)。【人】㮣仁寿,明景泰中泰州举人(1

  • 賽西

    读音:Sàixī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介休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,

  • 武廷音

    读音:Wǔtíngyín达斡尔族姓氏。或作“鄂济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引《瑷珲县志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须遂

    读音:xū suì遂人四族有须遂氏。(见《左传》)

  • 蘇拔

    读音:Sūbá【源】 鲜卑族姓,见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(37,60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 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注云: “鲜卑姓。鲜卑苏拔氏。汉有苏拔廆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Aì爱姓主要源自赐姓。唐时西域有回鹘国,以游牧为主,后归附唐朝。唐武宗根据其首领名字译音“爱邪勿”,赐姓爱。爱姓早期主要活动在北方及西北地区。爱姓历史人物有爱薛,元代学者,精通西域诸国语及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