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鼓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夷鼓德宜,春秋时秦大夫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英贤传》云: “黄帝之子夷鼓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,当系出己姓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”(索隐):“唯青阳与夷鼓同,己姓。”
《国语》有夷鼓德宜,秦大夫。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夷鼓德宜,春秋时秦大夫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英贤传》云: “黄帝之子夷鼓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,当系出己姓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”(索隐):“唯青阳与夷鼓同,己姓。”
《国语》有夷鼓德宜,秦大夫。
读音:áng【音】 亦音仰(Yǎng)(17)。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国公子卬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0)。 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周大夫卬叔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 ③朝鲜族姓。【望】
读音:Shāndàqīn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,属莫力登哈拉,汉姓为孟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系出 “墨尔迪音”哈拉,后或改为单姓“孟”,盖取其哈拉之首音,谐以其音近之汉字孟而得。
读音:Guā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浙江上虞(279)、云南江川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江川、泸水等地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姓氏。汉代有东平
读音:Lāyán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界凡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Zhēn【源】 即鍼姓,后人改鍼为针(60,62)。【布】 台湾花莲(64)、陕西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针惠,明时山东济宁人,隆庆庚午举人,任扬州如皋县知县(15,21,24)。现行较罕见
读音:mù yí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公子目夷,字子鱼,为左师,听宋国之政,子孙别为目夷氏(7,9,11,60)。一说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氏中有目夷氏,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(60,62)。殷
读音:Zhùdū【综】 宋时吐蕃折平族首领铸督廷巴,见《宋史·吐蕃传》(54,101)。
读音:Dū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台湾屏东有此姓(64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曹玉林、鄂木尔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āyǎtè蒙古族姓氏。本部落名,或以部为氏,后或改单姓“巴”。盖取巴雅特氏之首音谐“巴” 以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。
读音:Jīng【源】①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,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(69)。②战国时魏经侯之后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)。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(260)。④蒙古族姓。【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