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ū

居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先且居的后代。

居姓早期活动在山西、河南等地。

居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官员居理贞,受父荫官平定州同知,有济才干,为人称道。百姓为他立《去思碑》。

居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四十六位。


【源】 ①古有��国,其后去邑为居氏,见《集韵》(17,80)。 ②春秋时晋大夫先且居之后,以名为氏(6,12,17,60)。③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)。【望】 渤海、信都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。江苏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居姓人口87%。【人】 居般,汉时东城侯(17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徽县,江苏之高邮、江阴、句容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崇仁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其注云: “(春秋时) 晋大夫先且居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 (按: 先且居字霍伯,此当以名为氏)。今钱塘多此姓。望出渤海、信都。”

汉代有居股,封东城侯 ( 《姓氏词典》 引作 “宋城侯居般”); 元代有居理贞,平定州同知; 明代有居仁,句容人,名儒; 清代有居廉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ià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或当音tiāo。

  • 餘丘

    读音:Yúqi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乃 “余丘”之讹,参见该条。)

  • 棠谿

    读音:Tángxī【源】 系自姬姓,其先周大夫食邑于棠谿(故城在今河南西平西北百里),谓之棠谿公,后地入于楚。故吴王之弟夫概王奔楚,为棠谿氏,其后字讹为唐谿(6,7,12,17)。【变】 亦作〔堂谿〕

  • 公玊

    读音:Gōngs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玊,音 ‘肃’。黄帝时公玊带造明堂”。且将其归入 “以鲁人字为氏” 之列,不详其意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: “上欲治明堂奉高

  • 读音:Pí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普陀(297)、山西平陆(298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ū轱,车也,或以业为氏。《山海经》有依轱之山,或其人以所居为姓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阿薄干

    读音:ā bó gān与“阿伏干”同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,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阿伏干”云: “代北人姓,后魏改为阿氏。一作 ‘阿薄干’、‘阿步干’。”

  • 移剌

    读音:Yílà【源】 ①辽、金、元时女真人姓(56,57,71)。②辽、金、元时契丹人姓(56,71)。【望】 金源(60,62)。【变】 ①亦作耶律,系耶律之异译(71,397)。又作世里、昔剌、〔

  • 读音:Dì/Dih【源】 春秋时晋卿以采邑为氏有铜鞮氏。铜鞮氏之别派又有䧑氏、逓氏、蹄氏、鞮氏、鲑氏等(19,21)。

  • 魏强

    读音:wèi qiáng魏武子支孙庄子快生强,为魏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