嶽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【人】 嶽思忠,明时榆次人,弘治举人,通渭知县(15)。
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,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(按: 嶽、岳乃古今字,故嶽姓当为四嶽之后。嶽,岳本一姓,后用以分族。)
明代有嶽崇,上杭知县; 又有嶽思忠,弘治举人,通渭知县; 又有嶽仲信,卫指挥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【人】 嶽思忠,明时榆次人,弘治举人,通渭知县(15)。
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,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(按: 嶽、岳乃古今字,故嶽姓当为四嶽之后。嶽,岳本一姓,后用以分族。)
明代有嶽崇,上杭知县; 又有嶽思忠,弘治举人,通渭知县; 又有嶽仲信,卫指挥。
读音:fáng dāng拓跋八姓之一有房当氏。唐党项以姓别为部,亦有房当氏。(见《唐书》)
读音:Xuěkāng藏族姓氏。本为房名,或以为姓。今西藏之拉萨有分布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Yīq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据《元史·太祖纪》 云: “伊奇哩部人巴图遇地,与之同盟。” 巴图,即以部为氏。②或以名为氏。其又注云: “琳沁巴
读音:Hàjí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霍商之妻为哈齐特氏(260)。
读音:Jìsūn【源】 春秋时鲁桓公子季友之后,其孙行父始以季孙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季孙宿,春秋时鲁大夫(21)。历史上较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鲁公子
读音:Jìng/Chi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有此姓。亦作净。
读音:Shè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Duìsùpǔ彝族姓氏。意为 “鸟氏族”,本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后改汉族“张”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读音:xī xiàng其先张江封析侯,因以为氏焉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氏寻源》 云: “析象,其先张江,封析侯,因以为氏。” (按: 析象,东汉
读音:yǐn wén【源】 春秋时叶国公子高之子尹文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人】 尹文子,战国齐宣王时人,即考成子从之学幻者(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