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āng

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黄帝子昌意的后代。二是源于妊姓,昌氏是妊氏后代。

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,并且在汝南郡、东海郡发展,逐渐形成望族。当今全国多省都有分布。

昌姓历史人物有昌应会,明朝官员,曾官汉川知县。任职期间,轻徭役,治水患,除盗贼,深受百姓拥戴,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。

昌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5,17)。黄帝之子25,得姓14,任姓为其一。任姓之后有昌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相传为黄帝之臣昌寓之后(17,62)。③陇西昌氏,出自西秦时羌人,见《晋书》(242)。④蒙古(369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汝南,东海(7,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昌义之,南北朝时梁国乌江人,累迁北徐州刺史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度、昌乐,山西之长治,陕西之韩城,江西之崇仁,湖北之芷江,福建之清流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马关、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景颇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《氏族略》 一并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 《风俗通》 云: ‘黄帝子昌意之后’。今岭南多昌族。望出汝南、东海。” 此以古人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“任姓后亦有昌姓。”

汉代有昌豨; 南朝梁有昌义之,乌江人,北徐州刺史; 宋代有昌正大,嘉定进士; 明代有昌应时,嘉靖进士; 清代有昌天锦,康熙乙未进士; 又有昌新运,任守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羅漢

    读音:Luóhàn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é【源】 ①周官舌人之后(7,60)。②春秋时越公族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它】 以春秋时越大夫舌庸之后有舌氏,似有误(7,11,17)。《吴越春秋》

  • 读音:Yīn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古文‘阴’字。《路史》: ‘阴康氏后有��氏’。一作‘霒’。”

  • 默而吉台

    读音:Mò’érjítá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疑系蔑儿吉䚟氏之异译。帖古迭儿,默而吉台氏,元时吴县达鲁花赤。子脱脱,范阳人,累迁潭州路达鲁花赤,至正元年拜中书平章(399)。

  • 读音:yǐ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②古帝倚之后(60)。【望】 楚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清时陕西西安府(21),今四川安县(322

  • 阿顧

    读音:E-ɡù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曲比家支(375)。

  • 旺舒特

    读音:Wàngshū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中卫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索木扎什之妻为旺努特氏,正黄旗蒙古护军额尔德尼之妻为旺布特氏(260),〔旺努特〕、〔旺布特〕等似

  • 祖龙

    读音:zǔ lóng齐临淄有祖龙始。(见《孔丛子》)

  • 別帖乞乃蠻歹

    读音:Biétiéqǐ’nǎimǎn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布德吉鼐满岱〕(24)。《辽金元姓谱》有〔列帖乞乃蛮歹〕氏(33),疑即别帖乞乃蛮氏。

  • 烏蘭哈特

    读音:Wūlánhǎtè【综】 清满洲正蓝旗中有乌兰哈特氏(259)。乌兰哈特德楞额,清满洲正蓝旗人,嘉庆中官至成都副都统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氏。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