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ái

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春秋时齐国有高柴,为孔子弟子,其孙子高举,以祖父名为姓氏。二是少数民族改姓。

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(今河南禹州)。西汉时柴姓在河北形成望族,到了唐代,在今山西形成望族。元朝以后,柴姓向全国各地及海外迁徙。如今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、山东等省为多。

柴姓历史人物有柴荣,五代时后周皇帝。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,废除旧时代的各种弊政,发展经济,却不幸在北伐契丹的途中病逝。柴车,明代官员,钱塘人。因为官廉洁干练,受命整顿甘肃军务,曾几十次上疏朝廷,指出时弊,后官至兵部尚书。他曾路过广信,广信太守送他一罐蜜,打开一看,原来是黄金,便坚决退了回去。

柴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二十五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文公之子高,其十代孙高柴,为孔子弟子,其孙举,以祖名为氏(7,9,12,17,60)。②明时赐元人娄托罗该、铁柱、恭门苏尔噶、拜特穆尔、遵维布哈、克木特穆尔等人均为柴姓(24)。③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,后改为柴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 平阳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7%。尤以湖北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二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38%。【人】 柴武,汉高祖时将军,斩韩王信于参合,封棘蒲侯(21,6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固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,甘肃之酒泉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崇仁,湖北之芷江,贵州之普安、从江,云南之马关、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姜姓。齐文公子高之后。高孙傒,以王父名为氏; 十代孙高柴,仲尼弟子; 孙举,又以王父名为柴氏。” ②为元明时蒙古族姓氏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氏》: “明赐元人姓名: 娄托罗该曰柴秉诚; 铁柱曰柴克恭; 们苏尔噶曰柴志诚; 拜特穆尔曰柴志敬; 遵锥布哈曰柴永谦; 克木特穆尔曰柴永正。”此明初蒙古族柴氏。虽同为蒙古族,因系不同姓氏之蒙人所改,故亦不同源。③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清代满族之赛密勒氏改为单字姓 “”,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汉代有柴武,棘蒲侯; 唐代有柴绍,临汾人,封霍国公; 五代后周有柴守礼,尧山人,光禄卿,子荣承后周嗣,是为世宗柴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佟塞哷

    读音:Tóngsài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萨哈尔察、嫩河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佟塞勒〕(180,260)。②清满洲正黄旗中有佟色里氏(259),〔佟色里〕

  • 薩工

    读音:Sàgōng【综】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171)。

  • 代來

    读音:Dàilái【源】 湘西苗族姓(116,402)。

  • 遜綽爾

    读音:Xùnchuōěr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一作〔荪绰尔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周黃

    读音:Zhōuhuáng【综】 或系周、黄两姓合成。台湾高雄、屏东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Lóu【源】北魏时改鲜卑一那萎氏为蒌氏(11,12,17,60,70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云: “娄氏,《官氏志》 云:‘那蒌氏改为蒌氏

  • 單伯

    读音:Shànbó【音】 单亦音檀(Tán)(80)。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(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),为伯,因以为氏,见《路史》(8,60,62)。一说,春秋时郑栎邑大夫单伯通之后,见《

  • 读音:Yè【源】 《姓氏急就章》有洂容调(15,62,80,86)。本作液,见《姓苑》(80)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“系液姓分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Jù【音】 又音炒(Chǎo)(17)。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变】 一作〔㷅〕(17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人】 焣子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(11,17,26)

  • 達卜榮寧

    读音:Dápǔrónɡnìnɡ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17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