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Téng

滕氏起源主要有二。一是据说为黄帝后裔姓氏之一。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待姓者十四人。”滕姓便是其中之一。二是以国名为氏,出自姬姓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地,建立滕国,后国灭,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,成为滕姓。

滕姓早期主要分布于今山东一带,后经历代迁徙,已分布于江西、江苏、四川等地。滕姓望族多居于河南南阳郡。如今滕姓尤以广西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湖南为多。

滕姓历史人物有晋代名将滕修,初仕吴为将帅,历广州刺史,武帝时任安南将军、广州牧,封武当侯。滕元发,宋朝人。神宗即位,召元发询问治乱之道。元发以为“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”,是因为“朋党之乱”,神宗以为名言。进知制诰,授御史中丞。河北大地震,元发为安抚使,收敛逝者,救济灾民,减轻徭役,修坝筑堤,督捕盗贼,广受各界赞誉。曾担任过龙图阁学士,知开封府。淮南京东饥荒时,其组织人马在城外搭建临时房屋,井、灶、器用皆备,收容灾民五万多。继调真定、太原,治边严正,威行西北,号称“名帅”。

滕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七十三位。


【源】①黄帝子25得姓者14,其一为滕氏,见《史记·索隐》(7,9,17,21,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14子错叔绣,武王封之于滕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40里),为滕侯,后因氏(6,12,17)。③土家(387)、苗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变】因避难有改姓腾氏者(12)。 【望】开封(17,60,418),南阳(21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广西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湖南等省区多此姓,4省区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70%。【人】滕延,东汉北海人,桓帝时济北相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平度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。其源一不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史记·索隐》 注云: “黄帝子十二姓之一。” ②郑樵注云: 文王第十四子叔绣后也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史记索隐》 注云: “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。”误),武王封之于滕。《释例》 云:春秋后七世为齐所灭。又有腾氏,即滕也。因避难改为腾。滕国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十五里。此以国为氏,系出姬姓。望出开封。

汉代有滕延,桓帝时济北相;晋代有滕修;唐代有滕昌佑,吴人;明代有滕楫,长沙知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ē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北京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62)。 【人】赓葆瑛,1947年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(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

  • 多臘葛

    读音:Duōlàgé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多兰葛”云: “《唐书》: ‘回纥九姓,一曰多览葛。’ 亦作 ‘多滥葛’,又作 ‘多腊葛’,在薛延陀东北,濒同罗江,以部族为氏

  • 尼佳

    读音:Ní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乌尔锡河、沈阳、杏山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尼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沈阳、乌尔锡河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

  • 诸儿

    读音:zhū ér齐后有诸儿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士敬

    读音:Shìjì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答答里帶

    读音:Dádálǐdà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塔海帖木儿,答答里带氏,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(399)。

  • 读音:Pè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南投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

  • 读音:yín【源】 姑、冘二水在山东即墨,有冘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,当水为氏。【它】 《中华姓府》作冗(63)。误。【布】 江西新干有此姓(40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;

  • 堂溪

    读音:táng xī吴王夫概奔楚,封堂溪,因以为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▲<汉>堂溪惠,颍川人,从贡禹受公羊春秋。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

  • 读音:Yǎng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养国(故城在今河南襄城),后灭于楚,为楚大夫由基食采之邑,因以为氏(7,17,24,60)。【望】山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辽宁沈阳、四川成都(91)、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