皎
【源】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 南越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雁北地区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五代时有皎公羡,交州牙将;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。
【源】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 南越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雁北地区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五代时有皎公羡,交州牙将;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。
读音:Z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,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ōhàn【源】 黔东南苗族姓(402)。
读音:zhēn【源】 溱,唐置州名(故治在今四川綦江南),因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又,溱水,源出河南密县东北之圣水峪,或以水名为氏(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并注
读音:Pī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中甸、泸水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泸水县公安局提供; 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àiyù’ěr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富宁额之妻为拜玉尔氏(260)。又,清镶黄旗满洲笔帖式灵山之妻为白玉尔氏(260),〔白玉尔〕似即拜玉尔之异译。
读音:Y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湖北黄梅有此姓(3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平邑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uī王者之后,取王居门中为氏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
读音:Wúdīngkè【综】 赫哲族姓,又作〔吴昧〕,汉姓为吴(186,187)。赫哲族姓氏。或译作“倭肯”,河名,松花江支流经勃利县境。居于此者以为“哈拉” (姓),后或取其哈拉之首音,谐以
读音:Hédān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jiàng lí又作匠骊、匠黎。晋历公侈,多外嬖,使胥童为师,公游于匠丽氏。(见《左传·成十七年》)栾武子中行献子围公于匠丽氏。(见《国语·晋语》) <注>:“匠丽氏,晋嬖大夫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