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布】 台湾(64,68,261)、河北无极、河南宁陵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辽宁之清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唐河,湖北之武昌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绳服,嘉定州人,天顺中任永福县知县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布】 台湾(64,68,261)、河北无极、河南宁陵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辽宁之清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唐河,湖北之武昌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绳服,嘉定州人,天顺中任永福县知县。
读音:Húxīhǎlī锡伯族姓氏。后改单姓 “胡”、“扈”,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shàn【源】 《诗》仲允膳夫。《郑笺 》“钟允,字也”。人表作膳夫仲述。膳氏当为仲允之后(60,63)。《元和姓纂》掌膳羞之官,其后以官为氏(6,15,21,60)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,掌王之
读音:tuǒ【音】 亦音托(Tuō)(80,84)。【源】 宜系度姓所改(60,61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庹五常,明时慈州(故治在今山西吉县)人,万历中任南阳卫指挥(15,21,2
读音:jiǎn【源】①太昊(即伏羲)臣蹇修之后有蹇氏、寋氏(8,17,60)。②春秋时秦大夫蹇叔之后(9,12,60)。【望】山阳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蹇珉,春秋时秦大夫
读音:táng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伍尚食采于堂(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北),其后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,15,17)。【变】 亦作棠(60)。【望】 汉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
读音:Ās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ālài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西拉塔拉(一作锡拉塔拉)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锡喇塔拉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Duǒ’érbiétā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或系朵里别歹之异译。朵儿伯多黑申,朵儿别台氏,元太祖时授千户,见《蒙兀儿史记》、《新元史》(399)。
读音: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。二是少数民族改姓。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,十六国时有张姓、冉姓改为石姓。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(今河南北部),后迁徙至山
读音:guǐ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臣容区(一作臾区)封于鬼国,以国为氏。商有鬼侯,即九侯,漳浦(故治在今福建漳浦),有鬼侯山,是其封域(11,17,60)。 ②相传鬼方国(故城在今贵州境内)之后,以国为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