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īng

荆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出自芈姓。西周初年,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(今湖北西部),国号为荆,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。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,是为荆姓。二是出自改姓。秦国楚姓避秦庄襄王嬴子楚之讳,改姓为原国名荆。

荆姓发源于湖北,后迁徙至广东、广西、贵州地区。望族居于广陵郡。如今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河南等地为多。

荆姓历史人物有荆轲,战国刺客。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,派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。太子丹在易水岸边为他饯行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他带着秦国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区地图,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。献图时,图穷而匕首见,刺秦王不中,荆轲被杀。荆浩,五代时后梁画家。擅长画山水,常摹写山中古松。所作云中山顶,雄伟磅礴,自称兼吴道子用笔和项容用墨之长。山水画中全景构图和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正是由他所开创,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。又工佛像,曾在汴京双林院画过壁画。

荆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九位。


楚国旧号荆,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。望出广陵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号》)

▲<战国卫>荆轲,刺客。<后梁>荆浩,沁水人,画家。<清>荆道乾,临晋人,安徽巡抚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黄骅,山东之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朝鲜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芈姓。楚国旧号荆,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。” 此以国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“又有庆姓改荆者,荆卿是也。” 荆卿,即战国时荆轲,齐人,本庆姓,迁居於卫,称庆卿,后到燕国,称荆卿。望出广陵。

后梁有荆浩; 宋代有荆伯玠,太平兴国登科; 明代有荆茂; 清代有荆道乾,安徽巡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汿

    读音:Xù/Shiuh,Syu【综】 据《集韵》载,沀,音叙,姓也。然《正字通》载,古今无沀姓,当即汿字,从水与从氵一也(63,80)。

  • 哈刺阿

    读音:Hǎlàē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氏。元有哈剌阿·忽刺、哈剌阿·思兰都大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烏珠庫特

    读音:Wūzhūkùtè【综】 清蒙古镶黄旗中有乌珠库特氏(259)。

  • 读音:Shī/Shy,Shr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

  • 读音:Dào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“元有倒温、倒刺沙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guā季䯄之后有䯄氏。(见《姓解》)

  • 兆壘

    读音:Zhàolěi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源出元时昭垒部,以部为氏(23),世居马察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玛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本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

  • 金姆

    读音:Jīnmǔ【综】 彝族姓。曲比、倮米、阿尔等家支中均有金姆姓。属曲比家支的亦称〔金姆乌起〕,属倮米家支的亦称〔勒革金姆〕,属阿尔家支的亦称〔金姆阿尔〕。四川普格、布拖、云南宁蒗、丽江等地均有此姓

  • 將巨

    读音:Jiāngj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尚友录》 云: “将巨姓,将巨即将具代(按: ‘代’,当为 ‘氏’ 之误)之讹也。”又,“巨”乃“钜”之简,故“将巨

  • 仲乌

    读音:zhòng wū仲乌赢,见《容斋随笔》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