莞
【音】亦音Wǎn(26)。 【源】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吴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 【人】莞恭,三国时吴国将军(21,62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平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音‘官’。楚莞苏之后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音guǎn,不从。)
汉有莞路,琅邪人,御史中丞; 三国时吴有莞恭。
【音】亦音Wǎn(26)。 【源】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吴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 【人】莞恭,三国时吴国将军(21,62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平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音‘官’。楚莞苏之后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音guǎn,不从。)
汉有莞路,琅邪人,御史中丞; 三国时吴有莞恭。
读音:chí见《姓苑》。梓潼五妇山,驰水所出,是以水名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驰九垓,仁寿人,成化中举人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Kuà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新会县公安局提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ǔsū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大夫王孙贾之后为贾(音古)孙氏,后随音改为古孙氏,见《姓苑》(60)、《元和姓纂》(6,7,12,21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
读音:Ch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永济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家姓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24)。【人】 贻範,宋咸淳中华亭县尹(15,21)。贻训,宋乾道中知汀州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宋代有贻範,华亭县
读音:Bālīlèd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元史》有乌木罕,即姓巴哩勒都氏。
读音:Zuǒshǐ【源】 左史为周时官名,古时记行之官,以官为氏,见《世本》(4,6,7,12,60)。【人】 左史倚相,春秋时楚人(4,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周时官名
读音:shì lì占城国王姓释利,名因德缦。(见《南史》)
读音:Yībó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宁古塔(23,63,180,260)。亦作〔伊博〕(180,260)。②元时蒙古耶卜氏,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伊伯(24)。少数民族姓氏。蒙古族、满族皆有此姓
读音:Hūsèli【综】 清满洲正黄旗有此姓(259)。又,清正红旗满洲马甲海禄之妻为乌色理氏(260),〔乌色理〕似即呼色哩之异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