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Xiè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炎帝之裔申伯,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(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南),后失爵,以国为氏(6,9,12,17,60)。②唐弘文馆直学士谢偃,卫州人,本姓直勒,其祖孝敬仕北齐,改姓谢氏,见《旧唐书·文苑传》(60,242)。③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土族谢加氏后改为谢氏(194)。⑤台湾土著(65)、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、苗(117)、彝(130)、朝鲜、回、黎、侗、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北魏时赐龙骧将军谢懿为大野氏(7)。【望】 会稽、陈留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72%,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、江西、四川、湖南等省多此姓,4省谢姓约占全国汉族谢姓人口45%。【它】 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平尾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命重新改姓谢(65)。【人】 谢恩,春秋时鲁人(15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江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安徽之泾县,江西之金溪,广东之澄海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陇川、泸水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鲜、彝、傣、壮、白、蒙、满、水、瑶、苗、土、畲、藏、仫佬、仡佬、土家、布依、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姜姓,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,今兖州龚邱县谢城是也。后失爵,以国为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谱》亦云: “周宣王时,申伯作邑于谢,后为氏。” ② 《姓氏词典》 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出自黄帝之后。任姓之别,为十族,谢其一也。谢以失国,子孙散之,以国为氏。”③或系直勒氏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旧唐书·文苑传》 云: “谢偃之祖孝政,本姓直勒氏,改姓谢。” 望出陈留、会稽。④后或改为 “” 姓。郑樵注云:“谢服为鸿胪卿,后汉末出征,嫌其名姓不祥,乃改为射咸。” ⑤土家族之谢姓,由夕姓音变而得。⑥藏族之谢姓,则出自 “谢资” 氏,本部族名,以部为氏,省改为 “”。⑦土族之谢姓,出自孩如一孔。“”音变而为 “”,遂以为氏。注⑤——⑦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汉代有谢弼,东武阳人; 东晋有谢安、谢道蕴;南朝宋有谢灵运; 清代有谢希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邱北,山西之方山、榆次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词典》据《简明中国通史》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

  • 魯惹

    读音:Lǔrě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马边、峨边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马边等地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歌滥

    读音:gē làn唐金徽州部落之姓。(见《唐书》)=55

  • 賽音薩爾圖

    读音:Sàiyīnsàěrtú【满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扎鲁特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扎噜特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读音:Què/Chiueh,Chywe【源】 俗卻字,同卻姓(25)。亦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望】 河东(25,418)。【布】 云南东川(380)、浙江上虞(27

  • 伯要歹

    读音:Bóyào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巴雅尔岱”。

  • 读音:Jiā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运城,浙江之椒江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椒江市公安局提供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艽,即秦艽,当以菜蔬名为姓。)

  • 读音:Kāng康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汉代时,康国和康居国的王子到中原定居,后代以康为姓。二是以谥号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文王幼子初受封于康,称康叔,后又称卫康叔,死后谥号“康”。

  • 司杜

    读音:Sīdù现行彝族姓氏。或写作 “司堵”,今四川之峨边、马边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、马边等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jiù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狐偃,字子犯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(7,9,11,12,15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晋大夫舅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