鄮
【源】 越人以郡为姓,明州鄮县(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)是也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贸氏(91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鄮孜,东汉时人(7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《姓纂》 云: “越人, 以郡为姓。今明州县是也。”县, 汉时属会稽郡, 地在今浙江鄞县。
【源】 越人以郡为姓,明州鄮县(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)是也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贸氏(91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鄮孜,东汉时人(7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《姓纂》 云: “越人, 以郡为姓。今明州县是也。”县, 汉时属会稽郡, 地在今浙江鄞县。
读音:xiàng【源】 周时寺人巷伯之后(6,9,12,15,60)。寺人,《周礼》天官之属,掌内宫之戒令。一说,巷伯食采于巷,后有巷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台湾
读音:Yángchéng【源】 即阳城氏,后去土为阳成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7)。以地为氏,河东多此姓(60,62)。【望】河东(418)。【人】阳成延,汉时官少府,作长乐未央官,筑长安城,封梧侯(
读音:Āérlà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阿儿剌氏,以部为氏(24,63)。【变】 《南村辍耕录》作〔阿剌剌〕(13)。至清时又改为阿尔拉(23,24)。【人】 博尔术(一作博尔济),阿儿
读音:Rǎo/Rau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浙江开化(310)、广西合山(367)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Shīyí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
读音:Chìsì【源】 回纥葛逻禄部有三族,二曰炽俟,见《唐书》(60,63)。以族为氏。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唐书》云: “回纥葛逻禄有三族。二曰炽俟。”
读音:Miè【源】 篾系春秋时鲁地名,当以地为氏(21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宋有蔑叟。” 未详其他。
读音:hè lán鲜卑族之居贺兰山者,以山为氏。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贺兰祥,其先与魏俱起,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,因以为氏。(见《周书·贺兰祥传》)▲〈唐〉贺兰进明,肃宗时官河南节度使。〈宋〉贺兰栖真,
读音:zhòng liá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有仲梁氏(60,62)。【变】 《韩非子》有〔仲良〕氏,或即仲梁氏(17,60)。【人】 仲梁怀,春秋时鲁大夫(6,9,11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
读音:Èēnjì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巴林(23,63)。【人】 鄂恩济特喀喇岱,清蒙古镶红旗人,世居巴林,天聪中授骑都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为清蒙八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