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ǐn

【源】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闵公之后,以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2,17,60)。②清高丽人姓,世居易州(23)。今朝鲜族姓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彝(132)、回(318)、黎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陇西、东鲁、太原(17,21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陕西多此姓。 【人】闵马父,一作闵子马,春秋时鲁大夫(17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,福建之清流,广东之新会、吴川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姓氏。” 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谥也,夭折而死於不道者,则谥之闵。望出太原、鲁国。” 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《路史》 云: “鲁后有闵氏。”则此当系出姬姓。③又注: “周大夫闵子马之后。” (按: 或谓闵子马为春秋时鲁大夫) ④清代高丽族亦有闵氏,世居易州地方。见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。

朝鲜族汉代有闵贡,太原人; 晋代有闵鸿; 唐代有闵顼; 清代有闵贞,广济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ì【源】 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(60,62)。【布】 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(60,62)。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系叱干氏所改。陕西蒲

  • 野呼

    读音:Yěhū【源】 唐时靺鞨人姓(242)。【人】 野呼利,唐时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之子壻,羽林郎将,见《旧唐书》(242)。

  • 期沙

    读音:Qīshā【综】 彝族姓。四川布拖有此姓(129)。

  • 读音:Nòu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獳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云: “源于姬姓,‘卫公族支庶之后’

  • 读音:Jiá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荚成僖子之后。荚成系邑名,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7,60)。 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 【布】浙江上虞(279)、江西兴国(353)、安徽淮南(362)

  • 读音:Xǔ/Sheu Sy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
  • 沙叱

    读音:Shāchì【源】 唐时北蕃酋帅姓(60),为三韩旧族(242)。一说,唐时百济国人有沙叱氏,见《姓苑》(9)。【变】 亦作〔沙咤〕(7,9)、〔沙吒〕(6,11,12)。【人】 沙叱忠义,唐武

  • 读音:xī【源】 ①相传神农氏之师悉诸之后(60,62)。②或为悉云、悉罗、悉居氏所改(60,62)。③宋时党项人姓(96)。【望】 宛邱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

  • 读音:Kā【音】 古音克(Kè)(60)。【源】 或系清满洲人姓所改(62),今羌族亦有此姓。亦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新疆之塔城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

  • 有㜪

    读音:Yǒushēn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引《姓觿》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。《帝系》作 ‘有辛’,禹母之宗国。有㜪即有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