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áng

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夏禹之裔有阳氏(17)。②周时阳国(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南之阳都城),周惠王十八年灭于齐,子孙遂以国为氏(12,17,60)。③系自姬姓。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(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),后裔避周乱适燕(故城在今河南汲县,历史上称南燕),因邑命氏(9,11,17,60)。④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,因封邑在阳关(在今山东泰安南)而得氏(89)。⑤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,扬之孙名匄,楚平王时任令尹,封于阳,又称阳匄,其后以地为氏(12,89)。⑥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太傅阳处父封于阳(故城在今山西太谷东之阳城),其后因以为氏(7,89)。⑦台湾土著(65)、土家族(387)等均有此姓。【望】玉田(17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湖南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等省区多此姓,4省区阳姓约占全国汉族阳姓人口94%。【人】阳并,汉成帝时上谷都尉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、湖北之监利、江西之南康、福建之青流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云南之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回、侗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考》云: “阳,古国名。周惠王时,齐人迁阳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郑樵亦注: “其国近齐,闵二年齐人迁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或言: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,而以为阳国,误矣。阳樊,周畿内之邑。” ② 《广韵》亦注:“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,后裔避周乱适燕,因邑命氏。”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,现名皮城。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③郑樵又注: “楚有阳氏,芈姓。”

春秋时晋有阳处父,鲁有阳货; 汉代有阳雍伯;后魏有阳球,九江太守; 宋代有阳孝本,隐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壺丘

    读音:Húqiū【源】 ①壶丘,陈大夫采邑(故城在今河南新蔡东南),子孙以地为氏(17)。②出自郑国壶丘封人之裔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壶邱〕(6,12,17)。【望】荥阳(4

  • 古孙

    读音:gǔ sūn贾孙氏之后,讹为古孙氏,音亦随变。(见《姓苑》)古孙氏,姬姓,王孙贾之后,亦随音改为古孙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族系为氏》)

  • 周佳

    读音:Zhōujiā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护军偏头之妻为周佳氏(260)。

  • 烏梁海-濟勒莫特

    读音:Wūliánghǎijǐlèmòtè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清乾隆时绥远城将军舒明姓此氏。” (按: 疑此乃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“乌梁海济

  • 读音:Lìn蔺姓是以采邑为姓氏的,源自姬姓。春秋时,晋韩厥玄孙为韩康,在赵国为官,被封于蔺邑,其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,称蔺姓。蔺姓出自韩姓。韩康的后人蔺相如为赵国上卿,其子孙师于秦,

  • 读音:ráng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司马田穰苴之后,穰系所食之邑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,12,15)。②古穰国,芈姓,后灭于楚,为楚大夫采邑(17)。③穰,战国时韩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)

  • 季迎

    读音:Jìyíng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公吉喇特

    读音:Gōngjílǎ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阿喇克绰忒、西喇塔拉、喀拉沁、察哈尔等地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德林之妻为贡吉拉忒氏(260)。〔贡吉拉忒〕似即公吉喇

  • 虐姆

    读音:Nüèmǔ门巴族姓氏,属历史上父系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 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良臣

    读音:liáng chén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良臣之后,见《姓考》(15)。楚公族有良臣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楚公族有良臣氏。”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