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ū

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,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系周始祖后稷孙鞠陶的后代。后稷的孙子名陶,据说生而掌上有纹,颇像古文“”字,于是起名叫鞠陶。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,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,称鞠姓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鞠陶的后代鞠武为燕国大夫,其子孙后代以鞠武名字为姓氏。

鞠姓早期在今陕西发展繁衍,其后望族居住于汝南郡(今河南汝南)。如今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山东等地为多。

鞠姓历史人物有鞠武,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太傅。聪明智慧,善于发现人才,曾把荆轲推荐给太子。鞠嗣复,宋代大臣。为政期间体恤民情,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。曾被方腊的农民起义军俘获,因他为百姓所称誉,故得以免死。鞠嗣复的政绩得到百姓的肯定,朝廷随后也升他当了州官。鞠钺,明代文登人,正德中与妻被敌所俘,至城南寺逼他投降,鞠钺严加拒绝而被杀,妻亦触石而死。副使令有司礼祭,碣其墓曰“双节”。

鞠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位。


【音】 鞠氏有Jū、Qū二音(17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鞠(Qū)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帝喾之子后稷,后稷之孙鞠陶,其支裔以字为氏(6,60)。②系自芈姓。楚公族之后有鞠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③满、彝(13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一作鞫(17)。【望】 汝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0.02%。【人】 鞠武,春秋时燕太子丹之师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长治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贵池,福建之清流,贵州之江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后稷之孙生而有文在手,曰 ‘鞠’,因以名之。”支裔或以名为氏。后或音讹而改为“” (一说因 “避仇”)。

战国时燕有鞠武,太子丹傅; 汉代有鞠谭,尚书令; 宋代有鞠咏,侍御史; 清代有鞠履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貼多

    读音:Chūtiēduō【综】 藏族姓(房名)。四川阿坝州南坪、平武等地均有此姓,汉姓为杜(249)。

  • 古龙

    读音:gǔ lóng扶南国王姓古龙。(见《隋书》)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,王姓古龙。(见《唐书·南蛮传》)

  • 撥和羅特

    读音:Bōhéluótè【综】 清蒙古正黄旗中有拨和罗特氏(259)。

  • 读音:jiù楚令尹子文曾孙弃疾为宫厩尹,因以为氏。(见《姓考》)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考》云:“楚令尹子文曾孙弃疾为宫厩尹,因以为氏。”此当系出芈姓。望出楚

  • 读音:Bì【音】 祕氏有二音,源出不同。参见祕(Bì)。【源】 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。【望】 天水(17,21)。【布】 清时河北故城(417)、今台湾台南、台东(64)、山东等地均有此姓。较罕见姓

  • 古祖

    读音:Gǔzǔ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古侯雕惹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Yīng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,为侯国,在汝州叶县(故城在今河南叶县),其后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 【望】颍川、汝南(17,21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

  • 國勒濟

    读音:Guólèjì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国勒济氏(256)。又,清镶蓝旗满洲闲散卓克所托之妻为郭里吉氏(260),清康熙时宁都营参将博罗里为国拉记氏(410)、〔郭里吉〕、〔国拉记〕等似均多

  • 阿兒渾

    读音:Āérhún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阿儿浑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阿勒呼木〕(24)。元代“色目人” 姓氏,乃 “色目人”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·

  • 读音:Tōu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“偷” 为“俞”之tōu姓所改,以与“俞”之yú姓相别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