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冯端荣
端荣字景庄,福州人。宝庆丙戍进士。知崇安县,勒恤小民,病给之药,死施之棺。尝匾“清慎堂”以见志。邑民祀之。
- 赵岐
(约108—201)东汉京兆长陵人,字邠卿。初名嘉,字台卿。初仕州郡,以廉直疾恶,为人忌惮。桓帝永兴二年辟司空掾。历皮氏长、京兆尹功曹等职。因贬议宦官唐衡,家属宗亲皆遭杀害。避祸变姓名,卖饼于北海。衡死乃出,三府并辟,拜并州刺史,坐党事免。灵帝时复遭党锢十余年。献帝时征拜议郎,迁太常。有《孟子章句》、《三辅决录》。
- 郑梁
(1637—1713)浙江慈溪人,字禹梅,号寒村。康熙二十七年进士,累官广东高州知府。黄宗羲弟子。工诗文,尝作《晓行》诗,人呼为“郑晓行”。家富藏书,与天一阁相埒。兼善画。晚年右体不遂,以左手作书画,人视为仙吏。有《寒村诗文集》。
- 白君举
君举号寓斋,隩州人。登金泰和词赋进士第,北渡后卜筑于滹阳,与元遗山齐名,称元白。
- 蒋士铨
蒋士铨(1725—1784)清代戏曲家,文学家。字心馀、苕生,号藏园,又号清容居士,晚号定甫。铅山(今属江西)人。乾隆二十二年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、崇文、安定三书院讲席。精通戏曲,工诗古文,与袁枚、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。士铨所著《忠雅堂诗集》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,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,其戏曲创作存《红雪楼九种曲》等四十九种。
- 姜彧
姜彧(1218~1293)字文卿。本莱州莱阳人,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,因避战乱投奔张荣,遂举家迁往济南。姜彧聪颖好学,张荣爱其才,纳为左右司知事,不久升其为郎中断事官、参议官。后改知滨州,课民种桑,新桑遍野,人号“太守桑”。至元间,累官至行台御史中丞。至元五年(1268年),姜彧被拜为治书侍御史。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,又改任信州路(治今江西上饶)总管。后累官至陕西汉中、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,行台御史中丞。后以老病辞官,归故里济南。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。至元三十年(1293年)二月病卒。存词四首,皆赖晋祠石刻以传,见清方履篯《金石萃编补》。
- 李时珍
李时珍(1518年—1593年),字东璧,时人谓之李东璧。号濒湖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)人,汉族,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公元1518年),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公元1593年)。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、药物学家,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,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,历时二十七年编成《本草纲目》一书,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,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,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,其著有《濒湖脉学》。
- 徐伸
徐伸,字干臣,三衢(今浙江衢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徽宗政和初前后在世。政和初,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。出知常州。善词。
- 祖莹
东魏范阳遒人,字元珍。祖季真子。少时耽书,常以夜继昼,时号圣小儿。及长,以文学见重。孝文帝时拜太学博士,掌彭城王元协书记。尝语人曰:“文章须自出机杼,自成一家风骨,何能同人共生活也。”后因贪货贿屡受迁谪。孝庄帝末典造金石雅乐,成,迁车骑大将军。孝武帝即位,以太常行礼,得封文安县子。孝静帝天平初,以议迁都功,进伯爵。
- 王嘉谟
王嘉谟,字伯俞,号弘岳,顺天(今北京市)人,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进士。初任行人司行人,迁礼科给事中,累官布政史,官至四川参政,有《蓟丘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