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诗词古文>柳公绰生平

柳公绰生平介绍

柳公绰(763年—830年),字宽,小字起之,唐朝大臣、书法家,唐代京兆华原人。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柳家塬人。柳公权之兄,长公权十三岁。性格庄重严谨,喜交朋友豪杰,待人彬彬有礼。聪敏好学,政治、军事、文学,样样精通,尤其喜爱兵法。累官州刺史,侍御史,吏部郎中,御史丞。宪宗时为鄂岳观察史,讨吴元济有功,拜京兆尹。后迁河东节度使户部尚书,检校左仆射。公元832年卒,赠太子太保,谥号元。>>查看柳公绰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尊礼尽孝
  柳公绰字起之(《新唐书》作字宽,才出生三天,他的伯父柳子华说:“光大我柳家门庭的,是这个儿子。”因而小时的字叫起之),他年幼时,对父母孝顺,对兄弟友爱,性格严整,品质庄重,举动都依据礼法。

坚守法律
  柳公绰写的文章文雅不俗,不是圣贤的书不读。最初被推举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,担任校书郎。一年后第二次考中这个科,被任命为渭南县尉。当时荒年歉收,柳公绰家虽然丰衣足食,但每餐饭他不超过一碗,到丰年才恢复饭量。有人问他,他回答说:“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,我能一个人吃饱吗?”经连续提升,任开州刺史。开州地接蛮族,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,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:“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,希望暂时任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。”公绰说:“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?怎能违犯法律?”立即杀了他,敌军也退走。公绰被提升为侍御史、吏部员外郎。当时武元衡任剑南节度使,公绰与裴度都任节度府判官,武元衡特别推重他们。

献箴讽谏
  后入朝任吏部郎中。当时唐宪宗爱好武功之事,并多次外出游猎,柳公绰献上《太医箴》来讽谏宪宗。宪宗认为柳公绰是高才,派使者对他说:“你说的‘元气运行不闲,裂隙漏洞不在大’,这是对朕的厚爱,应该把它作为座右铭。”过了一个月,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。

儒生领军
  柳公绰本来与裴垍交情好,等到与裴垍交恶的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时,便让他出任湖南观察使。因湖南潮湿荒僻,不能迎养父母,柳公绰请求在东都洛阳设立办事处,没有批准。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。当时朝廷正在征讨淮西叛镇吴元济,宪宗命征调五千鄂岳士兵,隶属于安州刺史李听。柳公绰说:“朝廷说我是儒生,不懂得行军打仗吗?”便请求亲自带兵上前线,朝廷同意。他带兵渡过长江到达安州,李听用军礼迎接并会见他。柳公绰说:“您之所以背弓插箭,难道不是因为战争吗?如果去掉戎装,不过是两个郡守罢了,怎么统一指挥呢?因为您家世代是将帅,懂得兵法,我只想在您的府衙任职,按军队的法规跟随您服务。”李听说:“听从您的吩咐。”就把都知兵马使、中军先锋、行营都虞候三张任命书交给他,挑选六千精兵交他统帅,告诫众校尉说:“行营事务一切由都将决断。”李听因为外表威严,因此众人都很尽力,当时的人都佩服他会运用权力领导部下。军队出发,柳公绰多次到下级官兵家探访慰问,害病、生孩子、死了人,都给很多抚恤金,妻子嬉游放荡的,就把她沉到江里去。官兵都很感激并且服从他,说:“中丞为我们操持家事,还能不拼命作战吗?”所以鄂军每战必胜。

  元和十一年(816年),朝廷派李道古接替柳公绰,柳公绰回到长安,被任命为给事中。李师道叛乱平定后,派他到郓州宣读朝廷的文告,回朝复命后,受任为京兆尹。柳公绰正去府衙途中,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,立即用棍打死。宪宗因为他不经请示杀人而发怒。柳公绰说:“这不只是称量臣的权威,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。”宪宗说:“已经处死了,不向朕报告,这对吗?”柳公绰说:“这事不应该我报告,在大街上打死了人,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;在街坊间打死了人,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。”宪宗才不追究。柳公绰后因为母亲去世应守丧而辞职,守丧期满后,任刑部侍郎,兼任盐铁转运使。后又调兵部侍郎兼任御史大夫。

屡议时政
  长庆元年(821年),柳公绰又任京兆尹。当时朝廷与幽州、镇州叛军在交战,任免诸将的使者骑着驿马在路上接连不断。柳公绰上奏说:“经考查,馆驿邮传缺乏,差很多驿马,穿着红色和紫色服装的宫廷使者,骑的驿马达到三、四十匹,穿黄色和绿色服装的使者,骑的驿马也不下十匹,驿官不能查验证件,宫廷使者随口向馆驿索要供给,驿马用完了,就抢民间的马匹,百姓怨恨他们惊扰,路上行人差不多断绝了。请求朝廷规定使者数额,用来制止弊端。”唐穆宗又命令中书省制定法规,因此驿官解除了处罚。宦官都憎恨他。柳公绰被改任吏部侍郎,升任御史大夫。后改任礼部尚书,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。不久,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、山南东道节度使。

  宝历元年(825年),柳公绰就任检校左仆射。牛僧孺罢相后,出任武昌节度使。柳公绰用军中的仪仗和礼节参见他,他的幕僚劝阻他,公绰回答说:“奇章公才离开相位,方镇尊重宰相,就是尊重朝廷呀!”有一个道士进献丹药,柳公绰问是从哪里得到的,道士回答说:“在蓟门。”当时朱克融刚叛乱,柳公绰立即说:“可惜呀!药是从叛贼境内得到的,即使灵验有什么用处?”就倒掉丹药,驱逐了道士。后回朝任刑部尚书,不久又任命为邠宁节度使。之前,神策军驻扎在各镇的部队,不听驻地军政长官的指挥,所以敌军能钻空子袭扰边塞。柳公绰向朝廷论述利害关系,要求采用适当措施,因此朝廷命令神策军行营的部队,在边境危急时,全部接受驻地节度使的指挥。柳公绰又回朝任刑部尚书。

安抚外族
  大和四年(830年),柳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,碰到荒年,他节约开支,停止宴请,吃穿与士兵一样。北方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,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,柳公绰命部队防止士兵袭夺马匹。李畅到达太原,柳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,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,设立衙门,命令翻译官引导他参见柳公绰,宴席不超过常规,李畅感激他的恩德,流下眼泪,马群在路上慢慢行进,不随便奔驰打猎。陉北有沙陀部族,勇武喜好争斗,九姓、六州等部族都怕它。柳公绰召来沙陀酋长宁邪执宜,修理废弃的十一处塞栅,招募三千兵留驻在塞栅上,他的妻子、母亲到太原,公绰让夫人慰问和招待他们,并赠送礼品,沙陀部族感谢他的恩德,所以全力保护边塞。

病重而逝
  大和六年(832年),柳公绰因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。三月,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,回到长安,允许不上朝班行参见礼。同年四月,柳公绰去世,享年六十八岁。追赠太子太保,谥号成(一作元)。

轶事典故

  柳公绰任山东节度使,巡行到所属的邓县。县里有两个官员同时被捕,一个是因为接受贿赂,一个是玩弄法令。县令听说柳公绰向来强调法纪,心想他必定杀掉贪污的人。结果柳公绰的判决是:“贪污的官吏虽触犯法令,但法律还在;奸邪的官吏破坏法令,法律就灭亡了。”结果杀的是玩弄法令的人。他马厩里的马咬伤踢伤养马的仆人,公绰就杀掉了那匹马。有人说这是一匹良马,公绰说:“哪有良马而伤害人的呢?”

  大将韩弘病重时,从河中郡回京,穆宗命令百官去探望他,他派儿子推辞说病重不能接待。公绰对他说:“陛下派百官来问候你,这是特殊的礼遇,应该支撑病体去会见公卿,怎么能卧病在床派儿辈传达一句话就了事呢?”韩弘害怕,让人扶着出来面谢百官。

  京兆府狱中关押的一个婆婆用鞭子打死了媳妇,京兆府要将她判处死刑。公绰说:“尊长打晚辈,不是斗殴,况且她的儿子在,因妻子而杀死他的母亲,在礼法上说不过去。”因此从宽判刑。

  柳公绰病重时,忽然命亲随人召来老部下韦长,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。到韦长来了,柳公绰竟对他说:“替我告诉宰相,徐州专门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,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,否则不能安宁。”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,两天后就去世了。

  柳公绰在服孝守丧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,三年不洗澡。奉养后母薛氏很小心孝顺,即使是他的亲家也不知道他不是薛氏亲生的。柳公绰的舅兄薛宫很早就死了,他把薛宫的女儿抚养成人出嫁。他曾说:“我当官不曾因为私事把喜怒强加于人。我的子孙会昌盛吧?”柳公绰性格方正耿介但性情孤僻,与钱徽(一作微)、蒋乂、杜元颍、薛存诚交情很好,他选拔的人才如许康佐、郑朗、卢简辞、崔玙、夏侯孜、李拭、韦长,都显贵闻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重玄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玄宗开元时进士。事迹据《国秀集》目录。张说为宰相时,重玄赋《正朝上左相张燕公》诗,芮挺章录此诗入《国秀集》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李谧

    (484—515)北魏赵郡人,字永和。李安世子。少好学,通诸经,览百家书。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。数年后,璠还就谧请业。征辟皆不就。卒谥贞靖处士。有《明堂制度论》。

  • 韩愈

    韩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,自称“祖籍昌黎郡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中期大臣,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,秘书郎韩仲卿之子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,从平“淮西之乱”。直言谏迎佛骨,贬为潮州刺史。宦海沉浮,累迁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为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郡伯,并从祀孔庙。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并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倡导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写作理论,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

  • 周铢

     明州鄞县人,字初平。周锷弟。徽宗崇宁二年进士。高尚不仕,与兄偕隐,相与徜徉山水间,乡人慕之。

  • 赵廷枢

     赵廷枢,字仲垣,号所园,太和人。乾隆丁酉拔贡,官安仁知县。

  • 刘时中

    刘时中[元](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),洪都(今江西南昌)人,元代散曲家。生卒年、生平、字号均不详,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。官学士,时中工作曲,今存小令六十余支,套数三四首,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。

  • 周天麟

    周天麟,字石君,丹徒人。历官泽州知府。有《水流云在馆诗钞》。

  • 施琼芳

    施琼芳(1815—1868年)一名龙文,字见田,一字星阶,号珠垣,晋江西岑人,早年徙居台湾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进士,任江苏知县,升任六部主事。请求养亲回乡,在台湾海东书院授徒,与诗友结社吟哦。著有《石兰山馆遗稿》等诗文集多种。

  • 黄大临

    黄大临,生卒年不详,宋代词人,字元明,号寅庵,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黄庭坚之兄,绍圣间为萍乡令。存词3首,风格清丽。

  • 李璮

    李璮(?~1262),中国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(一说养子),小字松寿。1227年李全降蒙古,被任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(又称益都行省)。1231年李全死,不久李璮袭为益都行省,拥军自重。1259年,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,一面进犯南宋,取海州等4城,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防,储存粮草,截留盐课。1262年在在进攻济南时,应者寥寥,军心离散。七月,城破被俘,史天泽将其处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