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诗词古文>孟云卿生平

孟云卿生平介绍

孟云卿(725-781),字升之,山东平昌(今山东商河西北)人。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,30岁后始举进士。肃宗时为校书郎。存诗17首。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,为杜甫、元结所推重。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。758年(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郊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>>查看孟云卿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孟云卿:字升之,平昌(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)人,约生于725年(唐朝开元十三年)。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,30岁后始举进士。肃宗时为校书郎。存诗17首。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,为杜甫、元结所推重。

  他与杜甫友谊笃厚。公元758年(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郊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

  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。766年(大庆元年),孟云卿远往南海,元结作诗赠别,题为《送孟校书往南海》。

轶事

  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。758年(唐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都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,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

 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。760年(唐乾元三年),他所编诗集《箧中集》里,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,其中孟云卿诗5首。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。766年(唐朝大历元年),孟云卿远往南海,元结作诗赠别,题为《送孟校书往南海》。诗序中元结自称:“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,以词学相友,几二十年…… 材业,次山不如云卿;词赋,次山不如云卿;通和,次山不如云卿……云卿少次山六七岁,云卿声名满天下。

 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《箧中集》中七诗人之一。他和其余六人一样,长于五古,气格高古,力追汉魏,屏绝藻彩,一归淳朴。杜甫《解闷十二首》其五说:“李陵苏武是吾师,孟子论文更不疑,一饭未曾留俗客,数篇今见古人诗。”认为孟云卿诗,源自相传的“苏李诗”。高仲武以为“祖述沈千运,渔猎陈拾遗(陈子昂)”(《中兴间气集》),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。张为著《诗人主客图》,尊孟云卿为“高古奥逸主”,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。他的诗歌题材较窄,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,但如“虎豹不相食,哀哉人食人”(《伤时二首》之一)这样的诗句,则为人们所称道。在艺术上,清代吴乔《围炉诗话》说,孟云卿诗有“直率之病”,是符合实际的。

  《全唐诗》编孟云卿诗1卷,计17首,外零句4句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唐才子传》。

评价

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。780年(乾元三年),他所编选诗集《箧中集》里,选入当代七位诗人的诗共24首,其中孟云卿诗5首。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以词相友,几二十年。材业,次山不如云卿;诗赋,次山不如云岁,通和,次山不如云卿……云卿少次山六、七岁,孟云卿声名满天下,知己在朝廷。及次山之年,云卿何事不可至。”高度评价孟云卿的品德与才学,热情赞扬彼此兄弟般的真诚友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日煃

    陈日煃,即元末明初安南国主陈裕宗陈暭,1341-1369年在位,陈明宗之子,也是陈宪宗的同父异母弟。

  • 袁道

    江西吉水人,字德纯。成化八年进士。授监察御史,巡按广西。斥罢赃吏,诸司官吏皆惮之。时称真御史。

  • 李献能

    (1190—1232)河中人,字钦叔。苦学博览,尤长于四六文。宣宗贞祐三年进士第一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在翰苑凡十年,迁修撰。哀宗时,充河中帅府经历官。蒙古兵破城,奔陕州,权左右司郎中,兵变遇害。

  • 苏先

    字子后,号墨庄,江苏常熟人。工诗,善画仕女,为时推重。

  • 韩愈

    韩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,自称“祖籍昌黎郡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中期大臣,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,秘书郎韩仲卿之子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,从平“淮西之乱”。直言谏迎佛骨,贬为潮州刺史。宦海沉浮,累迁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为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郡伯,并从祀孔庙。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并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倡导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写作理论,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

  • 万彤云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中唐人,为白居易所知。后游涪州,谒卢弘宣尚书,累为阍人所阻,乃献诗云。事见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下。《全唐诗》收此诗。

  • 朱鼎鋐

     字楚祯,浙江海盐人。贡生。著有《丰岩诗钞》。○丰岩性孝友,尝成《孝经补注》,私淑陆清献公,尝成《理学渊源录》,不欲以诗名也。而诗亦近唐贤风格,朱竹垞先生于后辈中每推奖之。

  • 智豁

    智豁,字宏鉴,句容人。有《旅山集》。

  • 李贽

    李贽(1527~1602),汉族,福建泉州人。明代官员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。李贽初姓林,名载贽,后改姓李,名贽,字宏甫,号卓吾,别号温陵居士、百泉居士等。历共城教谕、国子监博士,万历中为姚安知府。旋弃官,寄寓黄安(今湖北省红安县)、湖北麻城芝佛院。在麻城讲学时,从者数千人,中间还有不少妇女。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,最后被诬下狱,自刎死于狱中。其重要著作有《藏书》、《续藏书》、《焚书》、《续焚书》、《史纲评委》。他曾评点过的《水浒传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浣纱记》、《拜月亭》等等,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。

  • 陈克

    陈克(1081—1137)北宋末南宋初词人。字子高,自号赤城居士。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