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狼毒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脚趾关节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芭蕉油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即瘾疹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兰亭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大茶药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隐疹,详该条。
五更泄的一种。因恼怒伤肝,肝气怫逆化火所致。《症因脉治·肝火五更泄泻》:“胁肋常痛,痛连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,急欲登厕,火性急速,一泻即止。”脉多弦数或洪大。治宜清肝泻火,用龙胆泻肝
与“阴中有阳”同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包含和互根互用关系。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阴阳是一相对概念,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划分,而且两者互根互用,故阴阳只是相对而言,不能绝对划定。如从阴阳的相对性和多层次性而言,
舌尖舌根俱黑苔,舌中部白苔的舌象。为心肾热极,脾胃真热假寒证候。若证见发热詀语,呃逆干呕,食入即吐,意识朦胧,为热邪弥漫,火毒炽盛,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