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籍贯不详。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记述他曾任太医侍郎,较早注解《素问》,原书已佚,部分内容保存在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的注文中,对研究《素问》有相当参考价值。此外还著有
气功功法。是以模仿仙鹤性情、动作而自我锻炼为主的功法。由赵金香1980年创。其功法:①动功为基础;②站桩功产生自发功;③常用辅助功法,如疏肝法、点穴降浊法等可任选。动作简明,易学易练。
又称发汗法。①治疗八法之一。是通过开泄腠理、调和营卫、发汗祛邪,以解除表邪的治法。故又称解表法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”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。汗法有退热、透疹、消水肿、
病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?……风邪客于腠理,湿气相争,停于两睑,目时赤烂,湿之故也。”参见眼弦赤烂条。
①沉脉的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迟缓相搏,名曰沉。”②指月经沉滞而不行(一说沉指痔疮)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小肠移热于大肠,为虑瘕,为沉。”
经穴名,代号GB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颞颥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后头部,风池穴直上,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循经考穴编》、《针灸集成》等)。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以善治眼病闻名,深受当时人推崇。
民族药著作。西藏自治区卫生局、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合编。载西藏地区常见中草药367种,附彩图424幅。主要介绍药物的识别特征、生长环境、采集加工、功能主治。有汉、藏两种文字版本,1973年西藏人民出版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讨论卫气循行失常所出现的各种病变,故名。篇中还把人体分为膏、肉、脂三种类型及小、少、壮、老各种年龄的差异而在生理和所患疾病也各有其特点,根据这些病变的特点、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