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多由脾经湿热,复受风邪,风与湿热相搏而发。症见眼眶红赤,痒痛难忍,历久不愈。治宜内服清热祛风,除湿止痒之剂,外予棉裹散薰洗,或用郁金、胆矾、月石、炉甘石研细末,用鸡蛋黄熬油调敷。参见眼弦赤烂条
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,或有身热、脉乱、汗出等症,而身无大病者。此说始于西晋·王叔和,隋唐医家,日相传演,其说益繁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小儿杂病诸候》:“小儿变蒸者,以长气血也。”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小儿自生三十
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详小便黄赤、小便赤涩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八楞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文彦博条。
①即津。详该条。②津,津液;气,阳气。如热伤津气,即津液与阳气两伤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黑大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、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圆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即瘭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