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亡阴

亡阴

阴血耗损的危重证候。多由高热、汗吐泻、出血或其它慢性消耗发展所致。临床表现为身体干瘪、皮肤皱折或眼眶深陷,精神烦躁昏迷谵妄。本证与亡阳之别在于:虽有汗出但身热、手足温,口渴喜冷饮,呼吸气粗,唇舌干红,脉虚数或细数。治宜滋阴增液或养津固气。《医学源流论·亡阴亡阳论》:“经云: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。血属阴,是汗多亡阴也。……亡阴之汗,身畏热,手足温,肌热汗亦热而味咸,口渴喜凉饮,气粗,脉洪实,此其验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疡科纲要

    书名。1卷。张寿颐撰于1917年。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;卷下为治疡验方、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,文字简要实用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心浊

    溺浊证之一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科》。多由思虑太过,伤及心神所致。症见小便浑浊,或赤或白,精神恍惚,恐怖,健忘,心悸怔忡,心烦少寐,梦遗等。治宜养心安神。用瑞莲丸、加味清心饮、宁志膏、妙香散等方。

  • 草荄

    荄,草根。草荄指以根入药的植物类药,见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。

  • 五痫神应丸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四。即五痫丸,见该条。

  • 目视一物为两候

    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。凡人脏腑不足,精虚而邪气乘之,则精散,故视一物为两也。”即视歧,详该条。

  • 麻证燥痒

    病证名。麻疹后期全身燥痒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麻证燥痒,乃是风邪外袭,皮肤燥烈之故。其证多在将收、收后时,因而得此燥痒,即用紫背浮萍加胆矾熏洗。”内服滋润活血熄风之剂,如生地黄、白芍、菊花、蝉蜕

  • 出《素问·刺热篇》等篇。指脊柱骨的分节。

  • 五更嗽

    病证名。指五更时咳嗽,或五更时咳嗽加重的病症。见《松厓医经·咳嗽》。《丹溪心法》:“五更嗽多者,此胃中有食积,至此时火气流入肺,以知母,地骨皮降肺火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:“五更嗽,或五更痰多,或清晨痰

  • 坐草

    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即临产。因古代产妇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。

  • 陶针

    以陶瓷碎片代针称陶针,或称瓷针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以瓷针治病,亦砭之遗意也。”参见陶针疗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