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芜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寒邪侵袭肝肾二经而致。症为阴囊肿痛,连及少腹,甚或睾丸上缩,待痛止还纳原位的病证。宜内服乌梅散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糯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肾气通行的道路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,此肾之街也。”
病名。即乳蛾发于一侧者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见乳蛾条。
病名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即伤风,称为小者,别于伤寒之中风也。”参见伤风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金寿条。
病名。系指痈之发于颌下及其两侧者。多由肺胃热蕴,复感风热,痰毒邪火上冲所致。症见颌下及两侧红肿疼痛,连及口底及咽喉,妨碍饮食,身发寒热(《中医喉科学讲义》。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
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。又名烦心。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。烦多属热,亦有因于寒者。可见于外感、内伤多种病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无大热,口燥渴,心烦,背微恶寒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
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太阳小肠经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