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七。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即膈。《伤科补要》:“膈者,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,俗名罗膈。”
又称食治。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,作用于不同脏器,而起着调理和治疗的作用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有食治门,搜集《内经》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述,为著名食疗专辑之一。
水肿病之一。多因久居湿地或感寒湿,水湿浸渍,不能运行所致。《奇效良方·水肿》:“病水寒不得宣行,成湿肿证,脉来沉迟,色多青白,不烦不渴,小便艰少而涩,大便滑泄。”《证治要诀·肿》:“感湿而肿者,其身虽
证名,指小便闭塞不通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膀胱病,小便闭。”详癃闭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又名加减第二方。黄连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黄芩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白芍药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山楂各一钱,桃仁六分,当归、甘草(炙三分,生用二分)各五
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同肝气不足。详该条。
七怪脉之一。脉象忽疏忽密,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。
骨名。额骨的眶部。眼眶的上缘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乌骨鸡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