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冲和养胃汤

冲和养胃汤

原机启微》卷下方。柴胡七钱,人参当归(酒浸)、白术升麻葛根、炙甘草各一两,五味子二钱,白芍药六钱,茯苓三钱,黄芪羌活各一两半,防风五钱,干生姜一钱。为粗末,每服六钱,加黄芩黄连各一钱,水煎,去渣,食后服。治内障初起,视觉微昏,眼前有黑花,神水变淡绿色;次则视一成二,神水变淡白色;久则失明,神水变纯白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气分热

    清解气分热邪的方法。通常分辛凉清气及苦寒清气,各详该条。

  • 郭玉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学家。广汉(今四川广汉)人。曾任汉和帝时太医丞,用针灸术治病,疗效较高。反对封建贵族迷信巫祝、追求长生不老的腐朽生活,对汉和帝说过,封建贵族的疾病不易治愈的原因,是由于他们不听医

  • 宋迪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,兼通医学。熙宁中(1068~1077年)邠州(今陕西彬县)地方官。撰《阴毒形证诀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念盈药条

    药艾条之一。所含药物以桂枝、川乌、雄黄、广皮、檀香、丹参、香附、白芷、藿香、降香、良姜为主。用于风寒湿痹,寒性腹痛,痛经等。

  • 赤炎疮

    病名。生于体表的一种急性热疮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赤炎风。多由心火内炽,热入血分,蕴蒸肌肤而发;或由风热犯肺,难以疏泄,郁于肌肤所致。初起皮肤灼热,继起红点,疼如火燎,甚则蔓延遍身,赤烂成疮。治宜

  • 烂喉痧方

    见《金匮翼》卷五。即锡类散,见该条。

  • 齆(wèng 瓮)鼻

    病证名。指鼻塞有脓而不闻香臭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风冷客于头脑,即其气不和,令气停滞,搏于津液,脓涕结聚,即鼻不闻香臭,谓之齆。”即鼻齆。详该条。

  • 目见黑花飞蝇

    证名。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九:“肾水既虚,肝无以滋养,故见于目者,始则不能瞩远,久则昏暗,时见黑花飞蝇。”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。

  • 太阳少阳并病

    病名。指太阳病证未解,而少阳病证已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,心下痞硬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……后见耳聋胁痛,呕而口苦等证者

  • 经闭不利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