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出臼

猜你喜欢

  • 呕汁

    证名。指呕吐清水或涎沫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”《素问吴注》卷十二:“寒气乘之故发呕,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。”详吐清水、吐涎沫条。

  • 相使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两种以上药物同用。一种药为主,其余药为辅,以提高其药效。如款冬花配杏仁。

  • 伤寒论后条辨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伤寒论后条辨直解》。15卷。清·程应旄撰于1670年。程氏以方有执《伤寒论条辨》内容,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,“条其所条,辨其所辨”(见自序),并以仲景原文及《伤寒论条辨》、《尚论篇》的

  • 洄溪脉学

    书名。原题清·徐灵胎撰。1卷。作者阐析脉位、审象、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,分述大、小、清、浊诸脉,冲阳、太谿脉、真脉、孕脉、五脏脉、新病久病、高、章、纲、煠、卑、损、太素脉等。虽非系统之作,但论述简要

  • 铁石茶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夜间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潮热而引起的抽搐,由脾虚心热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亥、子、丑时不甚抽搐,而卧不稳,身体温壮,目睛紧斜视,喉中有痰,大便呈银褐色,乳食不消,多睡,不纳津液。当补脾治心。补脾

  • 肺疔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白疔,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,尤多见于手大指,其色白,且伴有发热咳嗽。治宜清泻肺热,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。②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白刃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紫老干熟舌

    全舌紫而干老,如煮熟猪肝色。为脏腑热极,热邪传厥阴危候,宜大剂清热解毒之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秘方

    即禁方。详该条。

  • 过经

    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。伤寒初起,邪在太阳经而称太阳病,其病程一般为六至七日。假如伤寒过了六七日,太阳病证已罢,则病邪已不在太阳经,称为过经。过经有两种情况;一种是过经后邪气已除,正气渐复,则病从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