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化热

化热

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。风、寒、燥、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,在初期阶段,多有恶寒、苔薄白等表寒症状;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,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、口渴唇干、心烦便秘、尿赤、舌红苔黄、脉数等症,显示病邪化热入里。《温热论》:“盖伤寒之邪,留恋在表,然后化热入里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混元母

    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补养

    即补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偏马坠

    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》卷中。即悬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十二时

    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时。见《灵枢·经别》。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。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,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,丑时相当于早1~3时,余类推。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

  • 温阳

    温法之一。温通阳气的治法。如回阳救逆、温中祛寒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指腧穴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三百六十五穴,针之所由行也。”见腧穴条。

  • 大谷

    见溪谷条。

  • 平针法

    进针后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。《医经小学》:“先说平针法……掐穴故教深,持针安穴上,令他嗽一声,随嗽归天部,停针再至人,再停归地部,待气候针沉,气若不来至,指甲切其经,次提针向病,针退天地人。”本法

  • 大乘和尚

    【介绍】:见马哈也那条。

  • 生药库副使

    明代官名。为生药库中仅次于大使的官职,协助大使主管生药库事务。